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阔节裂头绦虫病
阔节裂头绦虫病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diphyllobothriasis latum

概述

阔节裂头绦虫病(diphyllobothriasis latum)是由阔节裂头绦虫(Diphyllobothrium latum)成虫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主要有消化道症状和贫血。

病原学

阔节裂头绦虫虫体可达 10m,有3 000~4 000个节片,分为头节、颈节、成节和孕节。虫卵为卵圆形,较大,约(55~76)μm×(41~56)μm,呈浅灰褐色,卵壳较厚,一端有明显的卵盖,另一端有小棘,卵内含1个卵细胞和多个卵黄细胞。

阔节裂头绦虫必须经过2个中间宿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成虫寄生在犬、猫及人等终宿主的小肠内,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虫卵落入水中发育,如温度适宜,经7~15天即可孵出钩球蚴。钩球蚴被第一中间宿主(剑水蚤和缥水蚤)吞入,在其血腔中经2~3周发育为原尾蚴。含原尾蚴的剑水蚤或缥水蚤被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如鲈鱼、鳕鱼、大马哈鱼等)吞食后,原尾蚴穿出肠壁,从腹腔进入肌肉,经1~4周发育为裂头蚴。鱼体内的裂头蚴被终宿主食入后寄生于肠道,经5~6周发育为成虫。成虫寿命约10~15年。

流行病学

阔节裂头绦虫病分布在温带和亚寒带地区,主要在欧洲、美洲和亚洲。我国黑龙江、北京、吉林、广东、福建、上海及台湾等地有病例报告,目前确系在国内感染有增多趋势。

阔节裂头绦虫在自然界有许多终宿主(犬、猫、熊、狼、狐、狮、虎、豹、水獭、猪等),亦可能有许多转续宿主(如蛙、蛇、龟、猪等)都可作为本病的传染源。人感染阔节裂头绦虫是由于生食或半生食含裂头蚴的鱼所致。人或动物的粪便污染水源,并有适宜的中间宿主是造成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可用南瓜子50g和槟榔30g(水煎服)治疗,或硫氯酚(3g顿服),或吡喹酮(15~25mg/kg,顿服)等治疗。氯硝柳胺有效,成人常用量为一次1g,隔1小时再服1g,2小时后服硫酸镁导泻;儿童体重10~35kg者,同成人。体重<10kg者,每次0.5g,隔1小时再服1次,2小时后导泻。对贫血患者,除驱虫治疗外,应加用维生素B12治疗。

预防

改变不良的食鱼习惯,不吃生鱼或未煮熟的鱼,加强对犬、猫等动物的管理,不使粪便污染河、湖、池水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
郭增柱
来源
福棠实用儿科学(上、下册),第7版,978-7-117-05093-4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全两册,第9版,978-7-117-32904-0,2022.04
上一篇:缩小膜壳绦虫病 下一篇:曼氏迭宫绦虫病和曼氏裂头蚴病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