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fascioliasis
肝片吸虫病(fascioliasis)是因肝片吸虫(Fasciola hepatica)寄生于人体肝脏,而引起的寄生虫病,以发热、肝区疼痛、肝大为其临床特征。
肝片吸虫是寄生人体内最大的吸虫,成虫外形似一片树叶,大小为30mm×13mm,具有口吸盘和腹吸盘及雌雄生殖器官。成虫定居在肝胆管内,成熟后产卵,虫卵大小为(130~150)μm×(63~90)μm,为人体寄生虫卵中最大者。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进入水中,在适宜的温度下,经9~21天的发育后,孵出毛蚴,随即钻入椎实螺,经多个幼虫阶段而产生许多尾蚴,尾蚴成熟后逸出,附在水生植物或水草上,形成囊蚴。人或动物宿主食入生的水生植物或口含水草后,将这些囊蚴吞下,在胃肠道消化液的作用下,后尾蚴脱囊而出,穿过肠壁进入腹腔,然后移行至肝脏,并在肝内窜行,约4~6周后,进入肝胆管内,并发育成熟。自人体食入囊蚴至成虫发育成熟产卵,约需10~11周。
本病呈全球性分布,主要见于温带气候下的绵羊饲养地区。肝片吸虫感染流行于中美洲和南美洲(尤其是玻利维亚和秘鲁)、欧洲(尤其是葡萄牙、法国、西班牙和土耳其)、亚洲[尤其是中国、越南、韩国和泰国、非洲及中东]。美国、澳大利亚、比利时等近年也有病例报道[9,10]。据估计,已有超过51个国家的240万~1700万人被感染;而全世界有9100万人处于感染风险之中。
本病的传染源是羊、牛等家畜。人们食入被污染的水生植物等是其主要感染途径,偶有儿童因含水草而受感染。农村家畜养殖者感染较多。
本病呈全球性分布,主要见于温带气候下的绵羊饲养地区。肝片吸虫感染流行于中美洲和南美洲(尤其是玻利维亚和秘鲁)、欧洲(尤其是葡萄牙、法国、西班牙和土耳其)、亚洲[尤其是中国、越南、韩国和泰国、非洲及中东]。美国、澳大利亚、比利时等近年也有病例报道。据估计,已有超过51个国家的240万~1700万人被感染;而全世界有9100万人处于感染风险之中。
本病的传染源是羊、牛等家畜。人们食入被污染的水生植物等是其主要感染途径,偶有儿童因含水草而受感染。农村家畜养殖者感染较多。
本病的病变主要在肝脏,虫体在肝内移行时,引起肝内散发性绿豆至黄豆大小的圆形或长圆形暗红色病灶,有的融合成片,病灶中夹杂着灰白色圆形小脓肿,镜下所见为嗜酸性粒细胞性脓肿,由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组成,并可见到大量夏科-莱登结晶,肝小叶间也有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最后脓肿被吸收,机化而形成瘢痕。虫体进入肝胆管后,可刺激胆管上皮细胞增生及胆管扩张。
治疗本病的首选药是三氯苯达唑,10mg/kg,一剂即可治愈本病。但近来国外已有本虫对该药发生耐药的报告,治疗时可与阿苯达唑合用。吡喹酮治疗本病有一定疗效,但不能治愈本病患者。曾有作者(Nik-Akhtar)报告以甲硝唑每日 1.5g(相当于 30mg/kg,分 3剂服用),服用2~4周治愈4例患者的文献报告。
加强健康教育,不要生吃水生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