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microsporidiosis
微孢子虫病是由微孢子虫引起的人兽共患病,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特别是AIDS患者。
微孢子虫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有孢子形成的原虫,主要引起非人类疾病,其中的一些虫属和虫种是人的病原体。微孢子虫的生活周期包括裂体增殖和孢子生殖两个阶段,在同一宿主体内进行。成熟的孢子具有感染性,其大小为1~5μm,内有一具喷射结构的管状极丝(极管),能将细胞质注射入受染宿主细胞。孢子对外界环境的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强。
本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吸入或直接接种途径传播。微孢子虫感染一般仅见于免疫功能受损者,特别是AIDS患者;但儿童、老人及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也可以感染微孢子虫,世界首例微孢子虫病例即是一位日本儿童。
本病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病理变化为局灶性肉芽肿、脉管炎及脉管周围炎。肠微孢子虫病病变部位多见于空肠,其次为十二指肠远端。肠黏膜活检可见轻度非特异性病变,绒毛顶端或绒毛基部的肠上皮细胞及固有层出现病变。眼部感染时角膜上皮细胞有不规则水肿,中心基质坏死,周围基质中有炎性细胞浸润及血管伸入。肌炎患者的肌肉组织显示肌纤维变性及瘢痕形成。肝炎患者的肝组织可见肝窦充血、肉芽肿及肝细胞坏死。
本病尚无确切的治疗方法。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是治疗AIDS患者微孢子虫感染的最好方法。有用阿苯达唑治疗微孢子虫感染显效的病例报告。用伊曲康唑+阿苯达唑治疗播散性微孢子虫病可能有效。也有用硝唑尼特和烟曲霉素及烟曲霉素合成同型物TNP-470治疗肠上皮细胞微孢子虫感染获得成功的病例报道。
虽然有一些局部应用普罗帕脒羟乙磺酸盐或烟曲霉素、口服阿苯达唑、口服阿苯达唑加局部烟曲霉素或口服伊曲康唑加局部抗菌药物等方法治疗微孢子虫角膜结膜炎显效的个案报告,但对微孢子虫角膜结膜炎迄今尚无满意的局部治疗方法。美国HIV感染者机会性感染治疗指南推荐应用局部烟曲霉素+口服阿苯达唑治疗微孢子虫角膜结膜炎。由于这类患者终止治疗后存在病情反复或复发的风险,应该无限期地对其进行持续性治疗。
对腹泻严重的病例、特别是儿童和老年患者,尚应注意及时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必要时可加用止泻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可根据需要给予镇静、降低颅压等对症治疗。
本病的预防措施主要是注意饮食卫生,加强水源管理,防止人和动物的排泄物污染水源。应避免与动物密切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