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typhus
斑疹伤寒包括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是分别由普氏立克次体和莫氏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皮疹、神经系统症状等。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斑疹伤寒的发病率已大幅度降低。
一、流行性斑疹伤寒
流行性斑疹伤寒是由普氏立克次体(R.prowazekii)引起的急性发疹性全身性传染病。于1836年Gerhard首先将本病与伤寒相区分。1934年Zinsser提出本病系由体虱传播。过去本病随战争和饥荒发生大流行。在1918年至1922年间,东欧等地曾有3000万人发病,死亡300万人。
二、地方性斑疹伤寒
地方性斑疹伤寒(亦称鼠型斑疹伤寒)是由莫氏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与流行性斑疹伤寒相似,但较轻。
一、流行性斑疹伤寒
一般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与其他多发性传染病相似。特效治疗主要用四环素族和氯霉素。对7岁以上儿童可用四环素,40mg/(kg·d),分3~4次口服,可加用甲氧苄啶10mg/(kg·d),分2次q12h服,退热后适当减量继续用药1周以上。也可用氯霉素,特别对年龄较小的儿童,剂量同四环素类,也可加用甲氧苄啶。对重症病例可经静脉给四环素类或氯霉素。
如能早期诊断,及时采取特效药物治疗,则大多可顺利恢复,预后良好。但在治疗条件差、无特效药物治疗的情况下,病死率曾达40%。
二、地方性斑疹伤寒
本病病原体对四环素类、氯霉素及氟喹酮类药敏感。治疗可首选多西环素,2~4mg/(kg·d),每日量分2次服用,疗程10天。7岁以上儿童可用四环素,25~50mg/(kg·d),疗程亦为10天。对有肾功能衰竭病人,应当选用多西环素或氯霉素。对有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病人,可短期使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制剂。一般病例在3天内退热。单剂抗生素疗法不宜提倡,因为可出现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