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螺旋体和立克次体感染性疾病
螺旋体和立克次体感染性疾病
概述

螺旋体(spirochete)是一类细长、螺旋形的单细胞微生物,在生物学特征上介于细菌和原虫之间。螺旋体具备细菌的基本结构,其细胞核呈无定型,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对人类有致病性的螺旋体有三类:密螺旋体(treponema),有8~14个螺旋,主要引起梅毒、雅司病和品他病(pinta);疏螺旋体(borrelia),有3~10个螺旋,主要引起回归热和莱姆病;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有更多更密的螺旋,引起钩端螺旋体病。

螺旋体经皮肤和黏膜微小的破损处侵入人体,经血管或淋巴管进入血液繁殖,引起全身感染症状,在侵入人体的局部造成特定的损害,其后可至不同的靶器官,引起不同的临床疾病。

近年来,我国梅毒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增高,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也有显著的增高。回归热已比较少见,但有不少报告表明,在我国多数省、市、自治区的一些地区均有莱姆病病例的报告。因此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螺旋体病的诊断主要通过典型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以及快速而敏感的实验室检查来完成。实验室诊断方法包括直接从临床标本中检查螺旋体(如回归热)、特异性抗体的检测以及用PCR方法检测病原体核酸等。螺旋体对多数抗生素敏感,且无抗药性。但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贾-赫反应,系因短时间内杀死大量螺旋体,其有毒性的成分大量释放所致,应注意用较小的剂量和较长的用药间隔时间等防止其发生。在螺旋体病中,目前只对莱姆病有疫苗可用于预防(美国和欧洲)。

立克次体病是由立克次体引起的一些发热、出疹性疾病。立克次体是革兰染色阴性专性细胞内微生物,在生物学性质上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立克次体的核酸既有DNA,也有RNA,有脂多糖细胞壁,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对广谱抗生素敏感;这些特征均与细菌相似。但它们只能在活的细胞内才能生长繁殖,这一点与病毒相似。立克次体在其载体节肢动物(虱、蚤、蜱)体内,在肠内衬(gut lining)生长,但往往对这些宿主无害。人类的感染或者因被这些节肢动物叮咬,或者因被其粪便污染而发生。在人类,立克次体主要在小血管的内皮细胞内生长,引起血管炎、细胞坏死、血管的血栓形成、皮疹或器官功能紊乱。

不同的立克次体及它们的携带载体在世界不同的地区呈地方性,但两种或更多立克次体型可在同一个地理区域同时存在。立克次体感染的临床表现不同,但通常都有一个前驱期,继而发热、出现皮疹和疲乏。诊断主要靠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抗体检测。国内最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是外斐试验。国外尚有用免疫荧光抗体法及聚合酶链反应等技术鉴定一些立克次体者。用一些广谱抗生素治疗立克次体病有效,预防主要靠灭虱、灭蚤以及个人防护等,尚无疫苗可用。

作者
照日;陈明
来源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下册),第7版,978-7-117-05093-4
上一篇:先天性结核病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