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如病毒曾被称为诺瓦克样病毒(Norwalk-like virus,NLV),曾因它与食物、水源等的污染造成的急性胃肠炎暴发密切相关而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已被证实是除轮状病毒外造成腹泻最重要的病毒病原,主要导致成人和儿童的急性胃肠炎。诺瓦克病毒(Norwalk virus,NV)是1968年在美国俄亥俄州诺瓦克镇小学内的一起规模较大的腹泻暴发的患者粪便中发现而得名。虽然早在1972年Kapikian就从电镜下发现了该病毒,并通过用患者恢复期血清进行的免疫电镜技术确定了该病毒与腹泻暴发的病原学关系,由于试图用组织细胞培养分离诺瓦克病毒的努力一直未获成功,限制了对该病毒的深入研究。但是对于该病毒的研究从未停止,因为这是第一个被发现的与病毒有关的急性胃肠炎病原。应用成人志愿者的研究,对该病毒引起的临床疾病的传播途径、潜伏期、临床表现和排毒时间长短了解得比较清楚。 1990年,Jiang等人克隆了诺瓦克病毒的基因文库、通过核苷酸序列分析搞清了全基因组的序列和结构并表达了病毒的外壳结构蛋白,获得了形态、结构和生物学特征与天然病毒相似的病毒样颗粒(virus like particle,VLP),大大促进了世界各地对该病毒的研究。从基因的序列分析发现诺瓦克病毒属于人类杯状病毒(human caliciviruses,HuCV)。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了一组与诺瓦克病毒形态接近、核苷酸同源性较高但抗原性有一定差异的病毒,统称为诺瓦克样病毒(Norwalk-like virus,NLV)。国际病毒分类学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ICTV)将这些病毒归为同一属,暂定名为“诺瓦克样病毒属(genus Norwalk-like virus)”,后来又统一为诺如病毒(norovirus),诺瓦克病毒为其代表株之一。
1.生态
诺如病毒既可以感染人类,也可以感染动物。在特异的宿主体内,导致特异的疾病综合征。该病毒可以存在于贝壳类海鲜中,尤其是牡蛎,人生食了携带该病毒的海鲜,就可能被感染而发病。有报道,30%~50%的无菌性胃肠炎与之有关,而由食物造成的病毒性胃肠炎流行中,90%是由该病毒引起的。
2.生物学性状
(1)形态和结构
诺如病毒的原型株直径为26~35nm,呈二十面体对称,是有结构的小圆病毒,外壳是由180个同一种外壳蛋白组成的90个二聚体构成(图1),病毒体氯化铯浮密度为(1.36~1.41)g/cm3。

图1 诺瓦克病毒免疫电镜照片
用含诺瓦克病毒的粪便标本和1∶5的患者血清孵育后,进一步做成电镜标本。图中直线为100nm
诺如病毒基因组由单股正链线性RNA组成,基因组全长约7 642bp,3′端还有一条约110bp的 poly A尾(图2)。该病毒有3个开放读码框,分别编码非结构蛋白、外壳蛋白和一种功能还不清楚的蛋白。第1个开放读码框全长5 359bp,编码非结构蛋白,包括RNA依赖的RNA多聚酶。第2个开放读码框开始于第5 346个碱基,与第1个开放读码框有14个碱基的重复,于第6 935个碱基处结束。它编码有530个氨基酸的病毒外壳蛋白,分子量为58kD,等电点为6.0,此蛋白可自聚形成病毒样颗粒。1992年,Jiang等用重组杆状病毒在昆虫细胞内成功表达了诺瓦克病毒的外壳蛋白,获得了形态、结构和生物学特征与天然病毒相似的VLP,将此VLP作为抗原可用于ELISA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大大拓宽了对于人类诺瓦克病毒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在患者粪便中,还发现了分子量为32kD的可溶性蛋白,可能是外壳蛋白的胰蛋白酶分解产物。第3个开放读码框开始于第6 938个碱基,在第7 573个碱基处结束。它编码的蛋白有212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2.5kD,等电点为10.99,此蛋白功能还不清楚。

图2 诺瓦克病毒基因组结构图
(2)分离培养
尽管一直在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将诺如病毒在组织细胞中培养一直未获完全成功,也没有合适的动物模型,因此以往的许多研究是在人类志愿者中进行的。
(3)命名和分型
诺如病毒流行性显著,许多国家已有报道。历经了几十年艰苦不懈的努力才逐渐搞清楚它的全基因组结构,因此命名也是不断改进和更新。原先其命名多用暴发所在地名,如Norwalk病毒、Snow Mountain病毒、Hawaii病毒、Mexico病毒等;也有用编号命名的,如日本的SRSV1~SRSV9。当前的分类将诺如病毒归类为杯状病毒科(family Caliciviridae)中的一个属。杯状病毒科共包括5个属:Norovirus、Sapovirus、Lagovirus、Nebovirus、Vesivirus,其中 Norovirus属和 Sapovirus属可感染人类,其他3个属只感染动物。
诺如病毒血清型较多,根据利用病毒阳性标本与被感染者血清进行的免疫电镜结果,可将其分为4个血清型:Norwalk、Hawaii、Snow Mountain和Taunton型。 根据基因的同源性还将诺如病毒分为两个型:基因型Ⅰ型,如 Norwalk(NV)、Southampton(SOT)和 Desert Shield(DSV)病毒;基因型Ⅱ型,如 Mexico(MxV)、Snow Mountain(SMV)和Melksham病毒(MKV)。
(4)抵抗力
由于是无包膜的病毒,诺如病毒在外界环境下十分稳定。经过下列处理后,诺如病毒仍具有感染性:①室温下,在pH值2.7环境中暴露3小时;或②在4℃,20%乙醚处理18小时;或③60℃孵育30分钟。在(3.75~6.25)mg/L氯、游离氯离子浓度为(0.5~1.0)mg/L的水溶液(相当于饮用水中的氯浓度)中,诺如病毒仍不灭活;但可被10mg/L的氯的水溶液灭活。
不仅与食物、水源等污染造成的急性胃肠炎暴发密切相关,诺如病毒是导致各年龄组人群急性胃肠炎最主要的病原之一。国外有报道,30%~50%的无菌性胃肠炎与之有关,而由食物造成的病毒性胃肠炎流行中,90%是由该病毒引起的。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是粪-口途径传播的疾病,媒介为污染的水、食物(国外已报道的有贝类海鲜、蛋糕上的奶油、色拉、三明治、水果等)、手等;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播也很重要,主要由呕吐物或被呕吐物污染的物体表面或形成的气溶胶(aerosols)等传播。
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该病毒的研究,基因重组表达的蛋白作为抗原替代了天然病毒毒粒,血清流行病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诺如病毒抗体获得的模式与轮状病毒完全不同。在美国,诺如病毒抗体在儿童期逐渐获得,成年时迅速增长,50岁时,50%的人有这种抗体。而轮状病毒抗体在婴幼儿期很快增长,36个月时,>90%的个体有这种抗体。在我国,北京的人群中进行的诺瓦克样病毒血清抗体水平调查结果显示,7~11个月的阳性率最低,为41.4%,1岁时达到65.2%;3岁时达到84.6%;8、9岁后均接近100%[10]。在英国和日本,也有同样的发现。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此病毒都有很高的感染率。对我国北京、太原等地的人群诺瓦克样病毒血清抗体水平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地区有很高的诺瓦克样病毒感染率。到目前为止,只有与外界高度隔离的厄瓜多尔的一个印第安部落的成人血清标本中没有查到诺瓦克样病毒抗体。
在非细菌性胃肠炎的暴发流行中,诺如病毒占很重要地位。在美国1996年1月至1997年6月,90起非细菌性胃肠炎暴发流行中,86起是由诺瓦克样病毒引起的,占总数的96%。在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诺如病毒造成腹泻暴发流行的报道。
目前切断传播途径为主要的预防方法。在家庭中,有效的洗手,不接触污染的水和食物,可减少疾病的传播。为减少食物引起的诺如病毒感染性疾病暴发频率,一定要注意食品卫生,尤其是避免生食海鲜。饮用水和游泳池水的有效监测,也可减少诺如病毒感染性疾病暴发。
目前尚无针对该病毒的特异治疗方法,可参考病毒性腹泻的有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