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varicella-zoster virus

英文缩写
VZV
概述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引起两种截然不同的临床疾病:水痘和带状疱疹。水痘(varicella)是VZV原发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以疱疹、斑疹、丘疹、结痂为其主要特点;而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潜伏感染的VZV再激活所致的疾病,水疱样皮疹通常伴有严重的疼痛。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水痘和带状疱疹的临床经过一般都是良性、自限性的;但在免疫受损个体,VZV感染可造成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疾病。

病原学

VZV属于疱疹病毒科α亚科,是一种双链DNA病毒。病毒颗粒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结构,直径为150~200nm,裸露的衣壳直径为90~95nm。衣壳的中心有双链DNA,其长度大约为125kb。病毒的基因组有长独特区(105kb)和短独特区(5.2kb);病毒的基因组编码70多种蛋白质,包括5组糖蛋白,即gpⅠ~Ⅴ。此病毒只有带囊膜者才有感染性,其囊膜对去垢剂、乙醚和空气干燥敏感。VZV通过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直接接触感染邻近细胞。使用多种人类和猿猴来源的连续或不连续细胞培养系统,易于分离出此病毒。VZV感染后8~10小时,在受感染细胞邻近的细胞内即可证实有此病毒出现。

流行病学

人类是VZV唯一的贮存宿主。水痘的传染性极强,对易感人群的感染率在90%以上。男女及不同种族人群对VZV感染同等敏感。在温带地区,水痘的发病高峰在冬季后期和早春。5~9岁儿童对本病最敏感,所有水痘病例中,此年龄段的儿童占50%。其余的病例多为1~4岁和10~14岁的儿童。有一项调查表明,0~50岁的健康人群中,水痘病毒IgG抗体的检出率为64.3%,0~2岁者抗体检出率最低,而在40岁以上者最高,达100%(图1)。

图1 不同年龄段健康人群中水痘病毒IgG抗体的检出率(根据孙海燕等的资料制作)

水痘经呼吸道分泌物、皮损水疱液通过空气或直接接触传播。水痘患者在出疹前24~28小时至水疱疹结痂,均具有传染性。新生儿、成人和免疫损伤患者的水痘病情较重,其并发症和病死率相对较高。患水痘后可产生持久的、一般是终身的免疫力。对水痘易感的儿童与患带状疱疹的成人发生密切接触后可发生水痘。

带状疱疹是因体内VZV再激活引起的,在儿童中不常见。带状疱疹的发病无季节性。有水痘病史的个体,一生中发生带状疱疹的概率约为10%;发病者中75%在45岁以后发病。发病者的病情偏轻,但倾向于多次发病。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儿童和有HIV感染的儿童,则病情严重,病死率可达15%。

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

病毒原发感染侵入后首先复制的部位可能是鼻咽部,从这里种植到网状内皮系统中,导致病毒血症。此时便出现弥漫性的和成簇的皮肤损害。皮肤损害累及真皮,有气球样变、多核巨(giant)细胞和嗜酸性核内包涵体形成。感染可累及局部皮肤的血管,引起坏死和表皮出血。随着病情进展,水疱内的液体变混浊,这是由多形核白细胞的渗出以及变性的细胞和纤维蛋白造成的。疱疹最终破裂并释放出其内的液体(其中含有传染性的病毒),或逐渐被吸收,形成结痂。

带状疱疹:引起带状疱疹的VZV再激活机制尚不清楚。推测起来,可能是患水痘时背根神经节受到感染,病毒在此处保持潜伏状态,直至被再激活。在有活动性带状疱疹期间进行的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背根神经节有出血、水肿和淋巴细胞浸润。无论是患水痘还是带状疱疹时,其他器官如肺和脑内均可发生此病毒的活动性复制,但在免疫健全的个体较少发生。肺部受累的特征是间质性肺炎、多核巨细胞、核内包涵体形成及肺出血。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导致与麻疹及其他病毒性脑炎相似的血管周围套袖样改变。脑组织的局部坏死(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的特征)不常见。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实验室检查

1.一般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如升高则表明可能有继发细菌感染。部分普通的水痘病例中可有血清转氨酶的中度升高。影像学检查典型的水痘肺炎可引起双肺多个结节性致密影和含气过多。免疫健全的儿童,这种现象罕见,而成人较常见。

2.病原学检查

VZV核酸检测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是目前最有帮助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标本类型包括皮肤疱疹液、唾液和脑脊液(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等;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疱疹中水痘抗原的方法快速且特异,但敏感性不如核酸检测。

诊断及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并发症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1.一般治疗

支持治疗应包括保持液体入量、对发热及不适者用对乙酰氨基酚,不用水杨酸类药如阿司匹林(防止可能发生的瑞氏综合征)、可作冷敷,并遵守一般卫生措施(如保持皮肤清洁以及修剪指甲),预防细菌感染。

2.特异性治疗

阿昔洛韦(acyclovir)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治疗有效。对免疫功能正常且无并发症的儿童,不推荐常规使用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对重症或有并发症或免疫受损的病例应静脉滴注给药,美国推荐的剂量为30mg/(kg·d),分3次静脉内给药,或按500mg/(m2·d)给药。每次输入时间应在1小时以上。免疫受抑制的患儿或新生儿,应当尽早开始静脉给药治疗,疗程为7天或无新皮疹出现达48小时止。已经发病的患儿,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varicella-zoster immunoglobulin,VZIG)无价值。口服阿昔洛韦 80mg/(kg·d)对免疫健全的儿童水痘病例有适度的益处且无毒性,但只有在水痘发病后24小时内开始治疗才有效。对13岁或更大儿童(容易发生重症甚至危及生命的后果)和年龄为12个月及以上并且过去有慢性皮肤或肺部疾病、正在接受短期或间歇性或吸入性肾上腺皮质激素制剂、接受长期的水杨酸制剂治疗或可能是家庭中续发病例的儿童,可按口服阿昔洛韦每次20mg/kg,最大800mg/次,每天4次,共5~7天的方案给药。治疗越早效果越好,一般在皮疹出现后48小时以内开始。由于阿昔洛韦口服的生物利用度较差,可用伐昔洛韦(valaciclovir)或泛昔洛韦(famciclovir)代替。

带状疱疹:对无并发症、无其他疾病的儿童带状疱疹病例,因疾病本身不严重、疱疹后疼痛发生的可能性不大,虽然有人主张口服阿昔洛韦治疗(剂量同上)以缩短病程,但抗病毒治疗并不总是必要的。对免疫受损的带状疱疹病例,病情严重时应当用静脉滴注阿昔洛韦治疗,必要时可口服伐昔洛韦或泛昔洛韦治疗。

预防

所有对水痘易感的儿童和成人都应进行水痘减毒活疫苗的接种,2剂水痘疫苗接种方案保护效果优于1剂水痘疫苗接种方案。国产水痘疫苗接种后全身和局部反应轻微,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用作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主动免疫预防。

对轻度HIV感染(按CDC诊断分类标准属于N1或A1)的儿童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2次,CD4阳性T细胞略有降低,以后恢复。对病程无影响,能对60%的接种者产生抗体。故对轻度HIV感染儿童,水痘减毒活疫苗是安全有效的。

对于高危易感个体(免疫受损者、妊娠、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等)暴露于水痘病人后的预防,可选用以下三种办法之一:①VZIG;②阿昔洛韦,在暴露后8~9天内开始,持续用药7天;③用水痘减毒活疫苗,须在暴露后3天内接种。

作者
谢正德;照日
来源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全两册,第9版,978-7-117-32904-0,2022.04
上一篇: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