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herpes simplex virus

英文缩写
HSV
概述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感染可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累及皮肤、口腔黏膜、眼、生殖道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多数HSV感染的临床表现轻微,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在新生婴儿和免疫缺陷患者,可发生严重的全身性疾患,危及生命。

病原学及流行病学

HSV属疱疹病毒科α亚科,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基因组大约152kb,编码至少84中蛋白。病毒颗粒成20面体,从内至外,依次为含有双链线形DNA的核心、核心壳、被膜和包膜。包膜上含有12种病毒糖蛋白(gp),与病毒吸附(如gpB、gpD)、入侵(如gpH和gpL)和刺激机体免疫反应(如gpB、gpC、gpD)有关。HSV对脂溶剂(如乙醚、氯仿)、化学消毒剂(乙醇、甲醛和各种氧化剂)、热、紫外线等均敏感,但耐低温。HSV有2个亚型,即HSV-1和HSV-2。前者主要侵犯宿主的上部躯干、头和颈部,故又称为“口(oral)”型;后者主要侵犯腰以下,故又称“生殖器(genital)”型。HSV感染后建立终生潜伏感染,并可发生复发感染。

HSV感染呈全球性分布,且与人们的社会经济地位和所处环境有关。新生儿从母亲产道获得感染,往往均由HSV-2引起。新生儿期过后的小儿感染则多由HSV-1引起。据国外报道,在社会经济条件较差的人群中,5岁时有40%~60%儿童感染过HSV,至成人期抗HSV-1抗体阳性者已超过90%。在社会经济条件较好的大学生中HSV-1感染率在30%~40%间。HSV-1感染主要通过人们聚集、密切接触和皮肤黏膜创伤传播。而HSV-2感染与性活动有关,感染多见于青春期以后。在社会经济条件较差的成人中,HSV-2抗体阳性率可高达60%,而在社会经济条件较高的成人中阳性率只有10%~30%。儿童可从家庭或遭性虐待而感染HSV-2。

发病机制

HSV趋向于感染人的外胚层细胞;多数情况下,病毒先侵犯皮肤、黏膜,在局部繁殖,引起病变。随后病毒沿着所支配的感觉神经轴索逆行至神经节内的神经元潜伏,即不再产生完整的感染性病毒颗粒,是为原发感染。以后受外因或宿主内在环境改变,如紫外线照射、某些发热性疾病、情绪激动、月经期间和免疫抑制等影响,病毒重新活化,经神经轴索运行至神经末梢支配部位,侵犯附近细胞,产生复发性感染,常与初次感染在同一部位,也可仅有病毒排泌而无临床表现。因为人的中枢神经也来源于外胚层细胞,故在原发性HSV感染或潜伏病毒重新活动时均可见到脑炎。

在免疫正常患者,HSV并不产生血源性播散或病毒血症,但在新生儿、湿疹、重度营养不良或细胞免疫受移植的患者(HIV感染者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HSV可以通过血源性播散至肝脏、肾上腺等内脏器官,在新生儿还可播散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严重疾病。

在原发感染,大多数患者都有宿主反应,先有早期的非特异反应,随后出现特异的免疫反应。前者包括多形核和单核白细胞移行至感染部位,释放干扰素和其他淋巴因子,以及巨噬细胞与NK细胞激活;后者包括在感染的几天内,机体产生很多特异性抗病毒抗体,以及在感染的第2、3周,可测得特异性细胞免疫如特异性淋巴细胞的母细胞化(lymphocyte blastogenesis),免疫性淋巴因子(如干扰素、移动抑制因子)和白细胞抗原限制性细胞毒性T细胞。使病变得以限制与好转。在细胞免疫缺陷的患者(如新生儿、严重营养不良婴儿、原发性免疫缺陷,器官移植或免疫抑制化疗),则原发感染可发展为一种弥漫性、危及生命的综合征。原先已感染了某一型HSV (例如HSV-1),以后还可感染另一型(例如HSV-2);有时也可感染了同一型(例如原先患过生殖器HSV-2感染),以后又感染新的HSV-2毒株。这种重复感染往往病情较轻,并易于消失。

病理变化

HSV只侵犯皮肤、黏膜的表皮层细胞、而不侵犯皮层细胞。其典型的病理改变,是在皮肤上形成水疱,而在黏膜上出现表浅溃疡。细胞受HSV感染后,发生细胞内水肿而肿胀和退化。细胞核进行有丝分裂,遂成多核巨细胞。并形成嗜酸性核内包涵体和边缘清楚的核染色质,固定染色后可见到包涵体被晕轮分开。当多数细胞受损,出现局部炎症,细胞内水肿进一步发展,就在感染区形成小水疱。随后,水疱灌脓,再干燥和结成硬皮。这些病变都很表浅,故从无结痂。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阿昔洛韦(acyclovir)、伐昔洛韦(valacyclovir)、泛昔洛韦(famciclovir)是治疗HSV感染的主要药物。阿昔洛韦受病毒的胸腺嘧啶激酶磷酸化,随后再经细胞酶作用进一步三磷酸化后,成为HSV DNA聚合酶抑制剂和DNA链的终止剂,从而抑制病毒复制。对口腔或生殖器疱疹可局部使用,减少排毒,但对症状改善作用不大。对皮肤、黏膜包括生殖器疱疹可口服阿昔洛韦治疗,剂量为每次15mg/kg,一日5次,疗程7天。生殖器疱疹患者更可使用伐昔洛韦(阿昔洛韦的前体)和泛昔洛韦(penciclovir的前体),因为这两药生物利用度更高。对新生儿期后的CNS感染患儿给予阿昔洛韦静脉1小时以上滴注,每次10mg/kg,每8小时一次,连续14~21天。

所有疑似或证实的新生儿HSV感染应该立即开始高剂量的静脉内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20mg/kg/次,每8小时一次。若实验室检测排除HSV感染,可终止治疗。若感染仅限于皮肤、眼和口,疗程14天即可;对于CNS感染和播散性感染病例,需治疗21天。同时监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

预防

避免皮肤、黏膜创面暴露。免疫缺陷或慢性复发者可应用阿昔洛韦预防。

作者
谢正德;董永绥
来源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下册),第8版,978-7-117-19978-0,2015.03
上一篇:细小病毒B感染 下一篇: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