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是2005年由瑞典的Allander等在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鼻咽吸取物标本中发现的一种新的病毒。由于该病毒的氨基酸序列与牛细小病毒(bovine parvovirus)及犬微小病毒(canine minute virus)亲缘关系最近,因此被命名为HBoV。HBoV属于细小病毒科(family Parvoviridae),细小病毒亚科(subfamily Parvoviridae),博卡病毒属(genus Bocavirus)。HBoV是细小病毒科中继细小病毒B19后又一可以感染人类的病毒。HBoV目前共有4个种(species),HboV1~4,其中HBoV2又分为A和B两个基因型。在电镜下,HBoV呈典型的细小病毒的结构特点,为无包膜、正二十面体的小颗粒,直径20~26nm。HBoV基因组为线状单链 DNA,基因组全长仅约5Kb,含有3个开放读码框架(open reading frames,ORF),分别编码非结构蛋白NS1和NP1,以及两个主要的结构蛋白即衣壳蛋白VP1和VP2。
世界各地均已有HBoV1感染的报道。HBoV1全年均有检出,多数研究认为HBoV1感染的高峰季节为秋冬季节。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的呼吸道分泌物中,HBoV1 DNA的阳性率为2.3%~19%。Kantola等对HboV1~4血清流行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成人HboV1~4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9%、34%、15%和2%,儿童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5%、25%、10%和5%。我国北京地区的研究也显示,成人HboV1~4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66.9%、49.3%、38.7%、1.4%,而0~14岁儿童中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0%、36.9%、28.7%、0.8%。
分离培养较为困难,可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或假复层人气道上皮细胞进行分离。HBoV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普通PCR或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粪便、血清、尿液等标本中的HBoV的基因片段。目前也有免疫学方法检测血清中HBoV特异性IgG和IgM抗体。
没有特异性的抗病毒治疗手段,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