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高IgM血症
高IgM血症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hyper IgM syndrome

英文缩写
HIM
概述

高IgM综合征(hyper IgM syndrome,HIM)为一组罕见的免疫缺陷病,表现为血清IgG、IgA和IgE水平下降,IgM正常或升高。该类疾病主要源于抗体成熟过程中类别转换重组(class-switch recombination,CSR)缺陷。已发现数种临床表型及遗传缺陷相异的疾病种,主要包括 CD40L、CD40、AID (activation-induced deaminase)、UNG(uracil-DNA glycosylase)及 NEMO(nuclear factor kappa B essential modifier)缺陷等。HIM最常见的遗传方式为X连锁隐性遗传,由编码CD40L的CD40LG基因突变所致,约占HIM的70%。根据遗传缺陷不同,HIM患儿的临床表现各异,轻者表现为单纯的体液免疫缺陷,重者则表现为联合免疫缺陷。

遗传病学与发病机制

抗体成熟过程包括类别转换重组、体细胞高频突变及记忆B细胞产生等一系列重要事件,主要发生在二级淋巴器官,通过抗原以及T细胞依赖的方式实现。活化CD4+T细胞表达CD40L,结合B细胞组成型表达的CD40受体,通过提供协同刺激信号,活化下游NF-κB信号通路,促进NF-κB依赖基因表达,如活化诱导的胞苷脱氨酶基因(activation-induced cytidine deaminase,AICDA)。活化诱导的胞苷脱氨酶(AID)、尿嘧啶N-糖基化酶(uracil N-glycosylase,UNG),以及错配修复蛋白PMS2等参与CSR过程。因此,上述基因的突变,均可导致CSR的缺陷,导致HIM。所有形式的HIM均存在B细胞缺陷,CD40L缺陷的患儿同时存在T细胞缺陷,CD40缺陷的患儿还存在树突状细胞/单核细胞缺陷。

CD40LG突变导致的X连锁HIM(XHIM)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HIM的70%。CD40L属于肿瘤坏死因子(TNF)超基因家族的二型跨膜蛋白,CD40LG基因突变散布整个基因,多为错义突变(约39.5%),插入突变也较常见,热点突变主要集中在5号外显子,该区域与TNF有很高的同源性。其次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ID缺陷,但有报道指出编码AID C端基因的无义突变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CD40缺陷和UNG缺陷也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另外,INO80缺陷、MSH6缺陷、LCK缺陷、PIK3CD功能获得性突变,均可导致血清IgM升高。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实验室检查

1.免疫球蛋白

血清IgG、IgA、IgE缺乏或明显降低,血清IgM水平正常或升高。IgM增高与反复和慢性刺激有关,而不是CD40L缺陷的直接结果。需注意的是,尽管这类疾病也称作高IgM综合征,但约一半的CD40L缺陷患儿的血清IgM水平正常,甚至是降低的。

2.特异抗原应答水平

对蛋白(破伤风、白喉和流感嗜血杆菌)和多糖(肺炎链球菌)抗原缺乏抗体反应。

3.淋巴细胞计数及功能

患儿外周血B细胞数目和表达膜IgM、IgD正常,偶可同时表达IgM和IgG,而缺乏其他类型的免疫球蛋白表达。

4.其他检查

约一半以上CD40L缺陷患儿呈持续性或周期性的中性粒细胞减少,25%患儿存在贫血。

5.基因及蛋白检测

可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活化T细胞表面的CD40L表达或B细胞与单核细胞CD40的表达,以辅助诊断CD40L缺陷或CD40缺陷。新生儿期T细胞CD40L分子呈现生理学低表达,应在19~28周后才进行此类检查。可提取外周血DNA标本,行CD40LGCD40AICDAUNG基因分子诊断,以明确突变类型。CD40LG基因分析也可用于产前诊断和发现女性疾病携带者。

治疗及预后

免疫球蛋白替代治疗与感染控制是HIM的有效治疗手段,异体干细胞移植是CD40L缺陷患儿的唯一根治方式。

1.免疫球蛋白替代治疗

免疫球蛋白替代治疗能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与严重程度,并且可能降低IgM水平,甚至达到正常水平。患儿通常恢复正常的生长,临床症状消失,部分患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得到缓解。需根据患儿体重及免疫球蛋白波谷浓度来确定所需免疫球蛋白剂量,注射方式包括静脉注射(IVIG)和皮下注射(SCIG)。

2.感染治疗及预防

患儿一旦发生细菌感染,应立即使用抗生素治疗。为防止耶氏肺孢子菌肺炎的发生,CD40L与CD40缺陷患儿需长期接受复方磺胺甲𫫇唑的预防性治疗。注意用水卫生,以减少隐孢子虫的感染。

3.造血干细胞移植

异体干细胞移植是CD40L缺陷患儿的唯一根治方式,但常有报道植入效果差及移植后并发症(移植后患儿GVHD发生率高达40%)。有资料显示,年龄较小、移植时无肝病及接受过清髓预处理者结局较好。

4.重组CD40L替代治疗

2011年,3例XHIM患儿接受皮下注射重组CD40L治疗。此治疗无明显副作用,可作为严重机会感染的治疗方式。

5.其他综合辅助治疗

对持续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可用G-CSF治疗。并发淋巴细胞增生、关节炎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而对IVIG无反应的患儿可采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

总体来讲,XHIM的预后比XLA差。该病患儿的死亡率为10%~20%,确诊后中位生存时间为25年。死亡原因疾病早期主要为严重感染,后期主要为终末期肝损害。因此规律监测肝功能及超声检查(至少每年1次)对于疾病随访非常重要,并通过PCR技术检查大便中隐孢子虫与微孢子虫(约每年2次)。

作者
蒋利萍
来源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全两册,第9版,978-7-117-32904-0,2022.04
上一篇:普通变异性免疫缺陷病 下一篇:选择性IgA缺乏症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