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neonatal diarrhea
新生儿腹泻(neonatal diarrhea)是指新生儿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消化道疾病。由于新生儿消化道解剖生理特点、免疫功能发育未成熟及环境因素,容易发生腹泻。新生儿腹泻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性腹泻病原以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较为常见。新生儿腹泻容易发生脱水,须及时防治。
1.非感染性
新生儿非感染性腹泻病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过敏
主要是对牛奶蛋白过敏。
(2)消化酶缺陷
以双糖酶(主要是乳糖酶)缺陷较为常见,包括先天性和继发性,肠道对糖的消化吸收不良,发生腹泻。
(3)炎症性肠病
肠道炎症反应,慢性腹泻,C反应蛋白非常高,抗生素治疗无效。
(4)药物因素
长时间使用某些药物可导致肠道吸收不良、功能紊乱,发生腹泻。
2.感染性
主要包括以下各种病原。
(1)细菌
以大肠杆菌较为常见,致病性大肠埃希杆菌(EPEC)、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和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都曾发生过新生儿流行性腹泻,尤以EPEC更常见,传染性强,有时引起整个病区新生儿腹泻的流行。传染源多来自孕母分娩前后的腹泻,或宫颈存在大肠埃希杆菌,在分娩过程中新生儿得到感染,也可能在分娩后从母亲得到感染,于生后1~6天发病。其他传播方式是与腹泻新生儿直接或间接接触,或从工作人员的手或带菌者间接感染。
鼠伤寒沙门菌也是新生儿感染性腹泻的重要病原,鼠伤寒菌分布广泛,感染源常来自孕妇或工作人员的带菌者或患者,鼠伤寒发病率高的地方要特别注意新生儿腹泻的流行。新生儿感染沙门菌后带菌率比儿童或成人要高,新生儿腹泻控制后要多次作大便培养,至少连续三次阴性后方可出院。
其他细菌,如空肠弯曲菌、耶尔森菌、产气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杆菌等也可引起新生儿腹泻。
(2)病毒
轮状病毒是引起新生儿腹泻最常见病原之一,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健康成人可作为带毒者,已感染的新生儿是重要感染原,可通过护理人员传播,也可经呼吸道、胎盘传播。轮状病毒在环境中较稳定,不易自然灭活,正常大便中也可找到该病毒,大便中找到轮状病毒,不一定就是腹泻的病原,如接触患儿大便轮状病毒的核苷酸或基因构形相同,才能认为是感染的病因。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巨细胞病毒、肠道腺病毒等也可引起新生儿感染性腹泻。
(3)真菌
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可继发真菌感染,发生腹泻,以白色念珠菌较多见。
(4)其他
支原体、衣原体、梅毒、寄生虫(滴虫、梨形鞭毛虫、隐形孢子虫)等也可引起新生儿感染性腹泻。
1.控制感染
根据病原及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可选用第三代头孢抗生素。病毒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不必使用抗生素。真菌性肠炎应停用抗生素,使用抗真菌药。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对新生儿腹泻要随时观察是否有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要及时予以纠正。
(1)补液量:
参考表1,但新生儿个体差异较大,不同出生体重,不同日龄,需要量均不同,要个体化,对轻、中度脱水补液量不宜过多。对重度脱水,有循环衰竭者,先给 0.9%NaCl扩容,10~20ml/kg,静脉滴注30分钟。
表1 新生儿腹泻液体补充量

(2)补液性质:
等渗脱水补1/2张,低渗脱水补2/3张,高渗脱水补1/3张。
(3)补液速度:
输液总量的一半,以8~10ml/(kg·h)速度静脉滴注,约需8小时,另一半以5~6ml/(kg·h)速度静脉滴注。早产儿补液速度应<7ml/(kg·h)。
(4)纠正酸中毒:
用碳酸氢钠,根据血气分析BE值计算,5%碳酸氢钠(ml)=-BE×体重(kg)×0.5,先用计算量的一半,用5%葡萄糖液等量稀释静脉滴注。纠正酸中毒的目标是使pH值不低于7.25。
(5)纠正电解质紊乱:
新生儿腹泻易发生低钠血症和低钾血症,补钠量参考表2。补钾不宜操之过急,见尿补钾。如血钾<3.5mmol/L,可给氯化钾1.5~3mmol/(kg·d),用 10%氯化钾 1~2ml/(kg·d),稀释成0.15%~0.2%,持续静脉滴注。
表2 新生儿腹泻补钠量

3.其他治疗
可用蒙脱石散,每次0.5g,每天2~3次。腹泻时间较长者需用微生态调节剂。
新生儿腹泻的预防主要是消毒隔离和治疗患者,切断感染源。一旦发现新生儿腹泻应立即隔离,并积极治疗。如已发生多例感染,立即将直接或间接接触过的新生儿集中在一个房间,每天做大便培养,严密观察腹泻的发生。对大便培养阳性者再另外集中隔离。
腹泻流行的新生儿病房都应检疫,不收新病人,将已康复的新生儿集中在一起,大便培养阴性3次后出院,未发生腹泻的新生儿也另外集中在一间,经过潜伏期(1~6天)后大便培养阴性3次后方可出院。任何患儿出院后,原床位上的用品如被褥、被单、枕头及病床都应消毒。
新生儿病房在流行期间应每天消毒,地板湿拖,家具湿揩,不让灰尘飞扬,定时做空气、地板、墙壁和家具拭子培养。
工作人员应特别注意洗手,每接触一患儿后应立即洗手,方可接触另一患儿,定时做手拭子、鼻腔拭子和大便培养,阳性者暂脱离新生儿病房。喂奶前需戴消毒手套然后装奶头。对有粪便污染的尿布和床单需集中在一起,消毒后才可送出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