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neonatal tetanus
中文别名 :七日风
新生儿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严重急性感染,新生儿感染主要因断脐时使用未消毒的剪刀及线绳,脐部未严格消毒,导致细菌进入血流发生感染。常在生后7天左右发病,又称“七日风”。低出生体重与预后不良有关,早期诊治(出生一周内)可改善预后。
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为革兰氏阳性厌氧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抵抗力极强,需高压消毒、使用含碘消毒剂或气体消毒剂灭活。
出生后坏死的脐残端及其分泌物使该部位氧化还原电势降低,有利于破伤风杆菌生长并产生痉挛毒素,经淋巴液入血,与球蛋白结合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也可在神经肌肉接头处吸收,经外周神经或运动神经上行到脊髓和脑干。毒素与中枢神经系统组织中神经节苷脂结合,使突触小体不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导致肌肉强烈持续收缩;此外毒素可兴奋交感神经,引起心动过速、血压升高。
1.控制痉挛
①首选地西泮,0.3~0.75mg/kg,缓慢静脉注射,每4~6小时一次,好转后逐渐延长间隔时间。痉挛好转后改经胃管口服,0.5~1mg/kg,口服地西泮半衰期较长。药物剂量需根据患儿病情进行个体化调整,必要时可增加剂量,但需要注意其可引起呼吸抑制。②苯巴比妥:半衰期较长,维持时间长,副作用较少。负荷剂量 10~30mg/kg,维持量 5mg/(kg·d)。③水合氯醛:10%溶液每次0.5ml/kg,临时使用,灌肠或经胃管注入。④泮库溴铵:为神经肌肉阻滞剂,重症患儿使用呼吸机时可考虑使用。
2.破伤风抗毒素
只能中和尚未与神经节苷脂结合的毒素。马血清破伤风抗毒素(TAT)1万~2万单位肌内注射,精制TAT可静脉注射。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血浓度高,不产生血清病,500IU肌内注射,但价格贵不易获得。
3.青霉素
10万~20万U/kg,每日2次,疗程10天。
4.甲硝唑
首剂 15mg/kg,以后每次 7.5mg/kg,每12小时一次。
4.脐部护理
使用氧化消毒剂(3%过氧化氢)清洗脐部,再涂含碘消毒液消灭脐部残留细菌。
5.其他
保持环境安静,避免不必要刺激,呼吸支持,营养支持。
推广无菌分娩。在不能保证无菌分娩的孕妇,母亲产前使用破伤风抗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