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pulmonary heamorrhage
新生儿肺出血(pulmonary hemorrhage)是指肺的大量出血,至少累及2个肺叶,常发生在一些严重疾病的晚期。近年来,随着监护救治技术的发展,肺出血发生率有所下降,但肺出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早期诊断和治疗比较困难,肺出血的病死率仍较高,尤其是超早产儿,肺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都比较高。
新生儿肺出血病因仍未完全阐明,与以下因素有关。
1.缺氧
主要为重度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胎粪吸入综合征等,发生严重缺氧者,肺出血多发生在生后第1~3天,其中30%发生在第1天,75%发生在生后第4天内。
2.感染
原发病主要为重症败血症、感染性肺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严重病毒感染也可导致肺出血。感染所致肺出血多发生在生后1周左右,其中88%发生在出生5天后。
3.寒冷损伤
主要发生在寒冷损伤综合征、硬肿症、高黏滞综合征,常同时合并缺氧或感染,多见于早产儿。
4.早产儿
早产儿肺发育未成熟,发生缺氧、感染、低体温时更易发生肺出血,胎龄越小肺出血发生率越高,超早产儿常发生肺出血。
5.其他
弥漫性血管内出血、凝血功能障碍、机械通气压力过高、心力衰竭、输液过快过量等也可引起肺出血,但这些病因一般都与缺氧、感染病因同时存在。
肺外观呈深红色,肿胀。镜检可见肺泡和间质出血,但以肺泡出血为主,肺泡结构破坏,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新生儿肺出血的病理类型一般分为三类:点状肺出血、局灶性肺出血和弥漫性肺出血。陈克正等报道788例尸检发现新生儿肺出血中,点状肺出血占3.5%,局灶性肺出血占63.2%,弥漫性肺出血占33.3%。
1.胸部X线检查
一旦怀疑肺出血,应立即行X线检查,新生儿肺出血典型的肺部X线表现为:①两肺透亮度突发性降低,出现广泛性、斑片状、均匀无结构的密度增高影,这是肺出血演变过程中极为重要的X线征象;②肺血管瘀血影,两肺门血管影增多,呈较粗网状影;③心影轻中度增大,以左心室增大为主,严重者心胸比例>0.6;④大量肺出血时两肺透亮度严重降低,呈“白肺”。
2.超声检查
发生肺出血病情非常紧急,床旁超声检查可以快速观察肺出血状况,做出初步诊断。
3.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一般明显增高,尤其是感染病因所致者,但也可以正常或下降。血气分析显示酸中毒,PaCO2升高,PaO2下降,BE负值增大。
肺出血病死率较高,应强调预防,要加强对新生儿缺氧、低体温和感染的防治,以免发展至严重阶段。如病情加重须密切观察,早期治疗肺出血。
1.一般治疗
注意保暖,对低体温者应逐渐复温,使体温保持在正常范围;及时纠正酸中毒,改善循环功能,适当控制液体量。
2.机械通气
正压通气和呼气末正压是治疗肺出血的关键措施,一旦发生肺出血,应立即气管插管正压机械通气,吸气峰压20~25cmH2O,呼气末正压(PEEP)6~8cmH2O,呼吸频率40~50次/min,然后根据病情调节呼吸机参数。如果病情非常严重,常频机械通气效果不明显,可改用高频机械通气或直接进行高频机械通气,高频机械通气效果比常频通气好。对严重广泛肺出血,病情好转后呼吸机参数调整不能操之过急。
对已经发生的肺出血给予机械通气治疗为时较晚,因此,对缺氧或感染非常严重的病例,须密切观察临床表现,如发生呼吸困难或呼吸暂停,同时一般状况较差,应在发生肺出血之前早期进行机械通气。
3.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
对严重肺出血两肺呈白肺者,给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能缓解病情,改善血氧饱和度。
4.原发病治疗
积极抗感染治疗,感染是肺出血的主要原因,一般病情非常严重,应加强抗生素治疗,同时辅以免疫治疗,输注丙种球蛋白、中性粒细胞、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
5.对症治疗
(1)改善微循环:可用多巴胺 3~7μg/(kg·min)和多巴酚丁胺 5~10μg/(kg·min),持续静脉滴注,有早期休克表现者给予0.9%NaCl扩容。
(2)纠正凝血功能障碍:肺出血患儿常伴有全身凝血功能障碍,对高危患儿可给予小剂量肝素,每次20~30U/kg,间隔6~8小时1次,皮下注射。
(3)保持正常心功能:可用多巴酚丁胺5~10μg/(kg·min),持续静脉滴注,如发生心力衰竭用地高辛。
(4)补充血容量:对肺出血致贫血者可输新鲜血,每次10~15ml/kg,保持血细胞比容在0.45以上。
(5)应用止血药:可使用巴曲酶0.2U加生理盐水1ml气管插管内滴入,同时用巴曲酶0.5U加生理盐水2ml静脉滴注,但止血药效果常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