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cyanosis
青紫是皮肤黏膜浅表毛细血管血液中的还原血红蛋白增多( >50g/L) 或变性血红蛋白增多( 高铁血红蛋白含量超过血红蛋白总量的15%) 时,皮肤黏膜呈现青紫色,多见于黏膜及皮肤较薄、毛细血管较丰富处,如口唇、鼻尖、两颊及指( 趾) 甲等处。皮肤有异常色素沉着可致假性青紫,但压之不褪色。
人体血红蛋白浓度可影响青紫的发生:血红蛋白明显低下的患者不容易显示青紫,因血中还原Hb达到≥50g/L,临床才能显示青紫。重度贫血即使脉氧分压明显下降,还原Hb不易达到50g/L;相反,Hb明显增高时,如初生新生儿和高原居民,Hb常增高≥180g/L,动脉血氧分压轻度下降,还原Hb容易超过50g/L而出现青紫。
1.中心性青紫
(1)右向左分流的心血管疾病
即静脉血通过分流混入动脉血中,使动脉血氧分压及饱和度降低而出现青紫,是儿科发生青紫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大动脉转位、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狭窄、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单心房、单心室、动脉总干、完全性肺静脉连接异常、持续胎儿循环及动静脉瘘等。有差异性青紫时提示有动脉导管未闭,只有下肢青紫时,应考虑主动脉缩窄,动脉导管位于缩窄的下方,静脉血经动脉导管至缩窄以下的主动脉段,引起下肢青紫;若只有上肢青紫时,应考虑大动脉转位,主动脉出自右心室,由静脉血供体循环而出现青紫,肺动脉出自左心室供肺循环,氧合血经动脉导管流向主动脉头臂血管的下方,故下肢青紫减轻而上肢青紫重。以上青紫吸入100%氧也不能缓解,心脏阳性体征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于诊断。
(2)呼吸性疾病
是由于肺通气、换气发生障碍,血液通过肺时,不能充分与氧结合所引起的青紫,患儿常有呼吸困难体征,常见病因有
1)呼吸道梗阻
如新生儿后鼻孔闭锁、胎粪吸入,先天性喉、气管畸形,急性喉炎、惊厥时喉痉挛、气管异物、血管环或肿物压迫气管、溺水及变态反应时支气管痉挛等。小下颌畸形( 下颌后缩舌后坠) 、先天性喉软骨软化、声带麻痹、气管狭窄、血管环压迫气管。致出生后气道阻塞、喘鸣、发绀。
2)肺部及胸腔疾病
以重症肺炎最常见,其他疾病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毛细支气管炎、肺水肿、肺气肿、肺不张、胸腔较大量积液、气胸及膈疝等。
3)神经、肌肉疾病
中枢性呼吸抑制可引起呼吸暂停而致青紫,如早产儿中枢发育不成熟、新生儿围产期缺氧、低血糖、重症脑炎、脑膜炎、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及镇静剂( 如巴比妥) 过量等。呼吸肌麻痹时也可致青紫,如多发性神经根炎、重症肌无力及有机磷中毒等。颅内出血、癫痫发作、呼吸暂停、脑病、脑室内出血等也可出现青紫。
2.周围性青紫
(1)全身性疾病
如充血性心力衰竭、休克,寒冷时周围血管收缩及先天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致血液黏稠等。
(2)局部血流障碍
血管受压等能影响局部血循环血流时,可引起局部发生青紫。如新生儿出生时先露部位受压或脐带绕颈所致的局部青紫,肢体较长时间受压,血栓性静脉炎及雷诺病等。
(3)混合性青紫
中心性青紫和周围性青紫并存时称为混合性青紫,主要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功能不全,此时肺循环淤血、肺内氧合不足,同时周围循环淤血。初生新生儿暂时性青紫:初生时由于肺尚未完全扩张,肺换气功能不完善,以及周围皮肤血流灌注不良可引起青紫;或在啼哭时偶有青紫,因为啼哭时胸腔内压增加,右房、右室压力升高,静脉血经卵圆孔和动脉导管出现右向左分流,可出现一过性青紫,啼哭停止青紫即消失。
3.变性血红蛋白血症
血红蛋白分子是由珠蛋白及血红素组成,血红素包括原卟啉及铁元素,正常铁元素是二价铁( Fe2+) ,具有携氧功能,变性血红蛋白血症时含三价铁( Fe3+) 增多,失去携氧能力,如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或硫化血红蛋白血症。当这种变性血红蛋白浓度大于15g/L时,即可引起组织缺氧及皮肤、黏膜发绀。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或稍低。
(1)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1)遗传性NADH细胞色素b5还原酶缺乏症
此酶在正常时能将高铁血红素转变为正常血红素,先天缺乏时血中高铁血红蛋白增多,可高达50%。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青紫可于生后即发生,也可迟至青少年时才出现。
2)血红蛋白M病
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属异常血红蛋白病,是构成Hb的珠蛋白结构异常所致。这种异常Hb M不能将高铁Hb还原成正常Hb而引起青紫。
(2)后天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较常见,由于进食或接触具有强氧化作用的化学成分或药物引起,正常Hb被氧化为高铁Hb。以亚硝酸盐中毒最常见,如将亚硝酸钠误当食盐放入食物中,青菜中的硝酸盐可因青菜变质而转变为亚硝酸盐,进食后引起的青紫称肠源性青紫。含有芳香胺及硝基化合物的物质也可引起本病,如磺胺、非那西丁、伯胺喹啉及苯胺染料等。
(3)硫化血红蛋白血症
凡能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药物或化学成分几乎都能引起本病。发病机制尚不明。与高铁血红蛋白不同,硫化血红蛋白呈蓝褐色。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维生素C及美蓝治疗有效,而硫化血红蛋白血症无效。
鉴别变性血红蛋白血症可采患者血一滴( 呈深褐色) ,置于玻片或滤纸上,在空气中晃动或用氧气吹之,血色不变;而中心性青紫则迅速变为鲜红色。另外,血红蛋白电泳及分光镜检查有助于本病诊断。
青紫按发病机制不同,可分为三类:①中心性青紫:可见于各种病因引起的肺通气、换气不良及右向左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青紫的特点是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青紫多均匀分布于全身皮肤、黏膜,皮肤常温暖。②周围性青紫:由于末梢循环血流缓慢,组织从毛细血管摄取更多的氧,致局部毛细血管血含氧减少,还原Hb≥50g/L,常见于休克、心力衰竭或环境寒冷等引起的末梢循环不良者。青紫的特点是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青紫多发生在四肢末梢指( 趾) 端,皮肤冷。③变性血红蛋白血症:如高铁Hb或硫Hb血症,这些变性Hb呈棕黑色,无携氧能力,血中浓度超过15g/L时,可表现青紫而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或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