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pityriasis alba
中文别名 :面部单纯糠疹;桃花癣;虫斑
白色糠疹最容易发生于儿童的面部,又称面部单纯糠疹(pityriasis simplex faciei)。俗称“桃花癣”、“虫斑”,以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淡白斑,覆糠状鳞屑为特征。
单纯糠疹(pityriasis simplex)、寄生物性色素脱失(achromia parasitica)、糠样脓疱疮(impetigo pityroides)、糠屑状脓疱疮(furfuraceous impetigo)、链球菌性糠疹(pityriasis streptogenes)、链球菌性红斑(erythema streptogenes)及面部干糠疹(pityriasis sicca faciei)都被认为同病异名。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有人认为是特应性皮炎的一种,但不一定局限于特应性体质的人。称此病为糠样脓疱疮、链球菌性糠疹或链球菌性红斑的人认为本病是化脓菌引起,但不发生脓疱而是发生鳞屑;称此病为寄生菌性色素脱失的人认为某些真菌是致病的因素。但是,没有人能够成功地由患处分离出一种感染性微生物,也未能证明与蛔虫等肠道寄生虫感染有关,因而不能确定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是病原。
有的患者同时有脂溢性皮炎或慢性湿疹,因而某些病例的白色糠疹和这些疾病的病因可能相同。有人认为它可能是特应性皮炎的一种类型。
白色糠疹容易发生于暴露部位尤其儿童的颊部、前额或颏部等面部部位,常在春季加重,皮肤干燥是常见的伴发表现,因此风吹、日晒可能和本病有关,一般认为是皮肤保水能力下降所致。
此外,病灶感染如扁桃体炎及咽后壁腺增殖体发炎也可和本病有关,摘除肥大的扁桃体后,白色糠疹有时自然消失。
组织学变化为表皮轻度海绵形成,轻、中度角化过度,灶性角化不全。可见毛囊角质栓,皮脂腺略萎缩。电子显微镜检查皮损处活动性黑素细胞的数目减少,黑素颗粒减少且变小。
本病将自然消失,一般不需治疗。
可口服复合维生素B,外用水杨酸-硫黄软膏、1%氢化可的松霜、氟轻松软膏、2%水杨酸软膏、1%煤焦油或3%氯碘羟喹霜等均有效。避免患部碱性肥皂等过度清洗,使用润肤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