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mastocytosis
肥大细胞病是一组关于肥大细胞增生的疾病,为累及肥大细胞系的网状内皮系统肿瘤。本病常见于婴幼儿,一般无遗传史,偶见家族发病者。通常为良性,少数恶性,主要累及皮肤、单个或多个系统或脏器。皮损呈局限性、散播性或弥漫性,在儿童,皮疹常可自行消退,成人皮疹则很少消失。病程不定,部分病情稳定或自然痊愈,亦有极少数病情进行性加重甚至死亡。
1.孤立性肥大细胞瘤(solitary mastocyioma)
是一种良性肥大细胞病,出生即有皮疹,少数病例发生于幼儿或成人。皮肤上先有一个淡红色、红色或黄色丘疹,以后逐渐变大,成为略微隆起的斑块或结节,直径约1~5cm(图1、2),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最常见于四肢,呈橡皮样硬度,容易误诊为色素痣,摩擦搔抓能使损害明显红肿可出现水疱,破溃后若无感染可自然消退,一般不需治疗。曲安西龙或其他糖皮质激素类混悬剂注射入损害内有效。

图1 肥大细胞瘤

图2 肥大细胞瘤
组织变化是真皮内有大量肥大细胞,多而密集,呈团块样,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有的呈梭形而像散布的成纤维细胞(图3)。

图3 肥大细胞瘤组织病理
2.弥漫性肥大细胞病(diffuse mastocytosis)
可以类似丘疹性荨麻疹。有的患者只有持久的红色斑点而称为持久性发疹性斑状毛细管扩张(telangiectasia macularis eruptiva perstans),往往出现于婴儿时期,摩擦搔抓后,皮疹红肿甚至起水疱。另一种是红皮病性肥大细胞病(erythrodermic mastocytosis),是全身或广泛的红皮病,多半发生于成人,可以起水疱或有结节,摩擦搔抓能使患处明显红肿。
抗组胺药物可减轻痒觉及减少潮红发生。H1、H2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效果好,色甘酸钠有阻止肥大细胞脱颗粒作用,皮质类固醇、抗细胞有丝分裂药物及放射疗法无效。
3.系统性肥大细胞病(systemic mastocytosis)
多半发生于成人。除了皮肤外,肝脏、脾脏、胃肠道、骨及骨髓、脑膜及其他器官或组织都可受累。骨损害较多见,为骨质疏松和骨硬化。半数患者因很多肥大细胞释放大量组胺而有瘙痒、腹痛、腹泻及面部潮红等症状,服用抗组胺药物可减轻或消失,色甘酸钠也可有效。
肥大细胞白血病(mast cell leukemia)又名恶性肥大细胞增生病。极为少见,骨髓及周围血液中都有肥大细胞,皮肤、肝脏、脾脏、淋巴结及其他器官可见弥漫的肥大细胞浸润,预后不好可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