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hypereosinophilic dermatitis

作者
方洪元;齐蔓莉;邢卫斌;张秉新
英文缩写
HED
概述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HES)是一组病因不明,以血液和或骨髓嗜酸性粒细胞持续增多,组织中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疾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hypereosinophilic dermatitis,HED)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轻型或此疾病谱的良性端,是一种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引起的皮肤病。半数以上HES出现皮肤黏膜损害。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上分为骨髓增生型和淋巴细胞型。骨髓增生型HES嗜酸细胞克隆增殖和4q12间质缺失,导致FIP1QL1和PDGFRα基因融合,出现多系统受累。淋巴细胞型HES与循环中CD4+T细胞克隆有关,CD4+T细胞分泌Th2细胞因子,尤其是IL-5,IL-5对嗜酸性粒细胞的产生、增殖、活化发挥重要作用,嗜酸细胞继而通过黏附而穿过血管壁,移行至皮肤组织,释放多种毒性介质,发挥促炎作用,从而导致皮损发生。淋巴细胞型HES皮肤受累最为常见,几乎所有患者均有皮肤表现。

病理学

表皮轻度棘层肥厚、海绵水肿,可有灶性角化不全。真皮内血管周围中等密度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真皮中上层小血管管壁增厚,内皮细胞肿胀。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本病病程迁延,易反复,治疗较困难,以系统治疗为主。治疗以消除患者皮损和瘙痒为主要目的,血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下降可作为治疗有效的观察指标之一。同时尽量减少不良反应,需要同时监测患者器官受累情况。

(一)系统治疗

1.糖皮质激素

是治疗该病的首选药物。起始剂量一般为0.5~1.0mg/(kg·d),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常可在3日内迅速降低,皮损在1~2周内明显缓解。病情稳定后激素要逐渐减量。

2.细胞毒药物

糖皮质激素疗效欠佳或不能耐受其副作用时使用环磷酰胺、环孢素A。

3.α-干扰素(IFN-α)

IFN-α对两型HES均有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骨髓增生,也可能涉及细胞因子微环境(包括降低IL-5水平)的改变。

4.酪氨酸酶抑制剂

甲磺酸伊马替尼对于伴有F/P融合蛋白的骨髓增殖型HES非常有效。

5.IL-5单克隆抗体

尤其是淋巴细胞型可以试用。

(二)局部治疗

可外用各种剂型的糖皮质激素。病情控制后,激素强度和用药频度递减。头面部、会阴等部位可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也可用NB-UVB照射。

来源
皮肤性病学,第1版,978-7-117-20522-1
上一篇: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 下一篇:色素性荨麻疹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