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苯丙酮尿症
苯丙酮尿症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phenylketouria

中文别名 :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

英文缩写
PKU
概述

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是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alanine Hydroxylase,PAH)缺乏引起血苯丙氨酸浓度增高,并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苯丙酮尿症是高苯丙氨酸血症的主要类型。

病因学

PAH基因突变导致PAH活性降低或缺乏是PKU的主要病因。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Phe)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其代谢所需的苯丙氨酸羟化酶(PAH)活性降低或缺乏,使苯丙氨酸不能转化为酪氨酸,酪氨酸及其他正常代谢产物合成减少,血液中Phe含量增加。Phe增高影响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导致智力发育落后,并出现小头畸形、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体内高浓度的Phe及其异常代谢产物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可使黑色素合成减少,临床出现皮肤和毛发色浅。高浓度的Phe刺激苯丙氨酸转氨酶,导致次要代谢途径增强,生成苯丙酮酸、苯乙酸和苯乳酸,并从尿中大量排出,苯乳酸使患儿的尿液具有特殊的鼠尿臭味。

流行病学

PKU发病率在不同种族和地区有差异。爱尔兰约为1/4500,北欧、东亚约为1/10 000,日本约为1/143 000。我国平均发病率为1/11 800。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本病主要通过饮食控制治疗。出生后尽早给予无苯丙氨酸营养粉与母乳或普通奶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喂养,在3岁前要求血 Phe 浓度控制在 120~240µmol/L(2~4mg/dl),3 岁后可控制在 120~360µmol/L(2~6mg/dl)。部分 PAH 缺乏症患者因对BH4治疗有反应,可能受益于使用沙丙蝶呤辅助治疗。青少年及成年期患者采用大分子中性氨基酸(LNAA)转运蛋白治疗也能降低血Phe浓度。

孕期治疗:为降低或预防苯丙氨酸的致畸作用,备孕的女性患者应至少在怀孕几个月前限制Phe饮食以维持血浆Phe浓度在 120~360µmol/L(2~6mg/dl);孕后继续遵循营养指南,除了摄入适当比例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外,每周或每两周一次测定血浆Phe浓度以达到目标水平。采用高分辨率超声和胎儿超声心动图以评估胎儿畸形。

遗传咨询与产前诊断

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患者的父母携带一个致病变异,无临床症状。每个患者的同胞有25%的概率患病,50%概率是无症状的携带者,25%概率为正常个体。患者与正常人婚配其后代是携带一个致病性变异的携带者。

对有本病家族史的夫妇及先证者可进行基因突变检测,明确患者基因突变后,胎儿应进行产前诊断。

预后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作者
方洪元;齐蔓莉;邢卫斌;张秉新
来源
中国第一批罕见病目录释义,第1版,978-7-117-27579-8
上一篇:血红蛋白沉着症 下一篇:H病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