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胶样粟丘疹
胶样粟丘疹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colloid milium

中文别名 :皮肤的胶样变性

英文别名
colloid degeneration of the skin
概述

本病又称为皮肤的胶样变性(colloid degeneration of the skin),是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及真皮的弹性纤维退行性变的结果。有人认为皮损为粟粒大的丘疹时是胶样粟丘疹,有斑块或小结时应称为皮肤的胶样变性。

皮损是半透明的淡黄或橘黄色坚实丘疹或斑块,主要发生于面部、手背等暴露部位。

病因

在幼儿时期出现的皮损和日光关系似乎不大,常有家族史,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成人患者常是阳光充足的热带地区室外工作者,患处主要是经常日晒的部位,因而本病可因长期日晒而诱发。

 胶样物的性质不明,有人认为结缔组织变性而来或为变性的弹力纤维。胶样物质不含有弹力纤维,但可认为和弹力硬蛋白不相同的一种硬蛋白,可能由成纤维细胞生成。另有人发现胶样物有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提示和免疫有关,胶样物可能由于血清蛋白从血管渗出后沉积于真皮的乳头层而成。

组织病理

儿童型的胶样物质来自表皮,成人型的来自弹性纤维。儿童型表皮角化过度,表皮中有胶样体,真皮浅层有均质性、嗜酸性块状胶样物。成人型表皮萎缩,真皮的乳头层内有嗜酸性无定形均匀物,有的略嗜碱性,其间有裂隙、成纤维细胞残核及小血管,周围为胶原纤维束所包绕,如果皮损是较大的斑块,真皮有弥漫的胶样变化。

在临床上本病和皮肤淀粉样变不难鉴别,但组织变化难分,都有嗜酸性均匀物占据乳头层,并有裂隙,晶紫、刚果红及PAS染色都呈阳性,仅胶样物的PAS染色常较淡而已。在电镜下,胶样物和类淀粉蛋白的细丝有所不同。

症状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注意防晒,必要时可用激光、电灼或刮除术。

作者
方洪元;齐蔓莉;邢卫斌;张秉新
来源
朱德生皮肤病学,第1版,978-7-117-29665-6,2020.12
下一篇: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