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站长统计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皮肤坏疽
皮肤坏疽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gangraena cutis

中文别名 :脱疽

概述

皮肤坏疽由于体内或外界某种因素,局部皮肤因血液供给发生障碍而坏死,下方的组织也常毁坏,中医称坏疽为脱疽。

病因学

皮肤坏疽是由于营养、毒素或外伤等各种内因或外因。

(一)血管内变化

血栓或栓塞将动脉闭塞后,可以突然引起干性坏疽,甚致使一只手或一条小腿完全坏死。这种情况可以发生于严重的传染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某种外伤或手术之后,尤其油剂药物被注射入动脉时容易引起干性坏疽。

(二)血管壁的变化

1.发炎

刺伤、挫伤或压伤等急性或慢性创伤使动脉壁受损而发生血栓;梅毒性动脉内膜炎、结节性多动脉炎、静脉炎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皆可使血管壁发炎而使血管闭塞。

2.变性

动脉硬化病、硬皮病及放射线皮炎的血管变性可以引起闭塞而有坏疽,因血管壁的渗透性增大而发生的严重紫癜也可成为溃疡。

3.痉挛

肢部的小动脉或微细动脉如果发生间歇性痉挛,皮肤也随着变成青紫或苍白色,皮肤温度同时降低,这种周围血液循环所发生的功能性改变被称为雷诺现象。除见于雷诺病外,也可以或暂时发生于动脉硬化病、梅毒性动脉内膜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性肺结核、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砷中毒、皮肌炎及硬皮病患者,有时可因血管的痉挛而发生坏疽。此外,麦角中毒也能使血管痉挛而引起坏疽。

(三)血管外的变化

1.感染

组织因感染而剧烈发炎时可发生坏疽,通常为坏疽性脓皮病、溶血链球菌性坏疽及婴儿坏疽性皮炎。坏疽性口炎及气性坏疽也是由于感染,软性下疳、梅毒、结核、麻风及带状疱疹等皆可以发生坏疽性溃疡。

2.外压

癌瘤等肿物压迫血管而妨碍血液循环时,往往引起皮肤坏疽;慢性患者所发的压疮也是由于长期的外压。

3.温度及化学品

严重的烧伤及冻伤,强酸、强碱、铬、砷及酚等化学性灼伤及人工皮炎。

4.变态反应

剧烈的砷、碘化物及奎宁等药物反应,结核菌素试验及弗莱试验和屡次注射血清可能引起过敏性坏疽。

5.营养障碍

脊髓空洞症、脊髓痨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所引起的神经营养性坏疽,尤其麻风患者的足底容易发生穿孔性溃疡,都是由于患者因知觉减退或麻木而不注意回避任何外伤,而且,神经损伤使局部血液供给不足,可称为神经病性溃疡(neuropathic ulcers)。恶性贫血患者的小腿及踝部可因局部营养障碍而发生坏疽。

症状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寻找原因,保护患部,避免外伤及防止继发感染。有感染时要应用抗生素。

病情严重时由外科处理,必要时施行截肢术。

气性坏疽应立即扩创,给予青霉素及四环素,可施行高压氧舱疗法。

作者
方洪元;齐蔓莉;邢卫斌;张秉新
来源
朱德生皮肤病学,第1版,978-7-117-29665-6,2020.12
上一篇: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 下一篇:婴儿坏疽性皮炎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