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别名 :冻疮红斑
冻疮又称为冻疮红斑(erythema pernio),发生于寒冷季节,通常为手指、足趾等处所出现的紫色或紫蓝色损害,遇热后常常发生痒、灼热感和疼痛,严重时可发生大疱、瘀斑或溃疡。
冻疮出现于寒冷的冬季,往往在初冬开始出现于手足及外耳等部位,较易发生于天气并不太冷但湿度较大的温带地区,多见于儿童、青年妇女或周围血液循环不良者,可由于冷刺激及神经反射使周围血管发生异常反应。冻疮的发生可由于小血管痉挛而妨碍局部血液循环,于是血液瘀滞及组织缺氧,以后血管发生反应性扩张并使血清由小血管渗入附近组织内而引起红肿。严重患者的患处血液供给不足而可发生难愈的溃疡。
有的人很不耐寒,天气稍冷时就发生冻疮,这可能和体内感染病灶尤其结核病等因素有关,或由于血管壁先天的脆弱,有的有冷凝球蛋白血症、肢端发绀或冻疮样红斑狼疮。外界温度的迅速变化、家族易感性、营养不良、皮肤潮湿多汗、鞋靴紧窄、日常体力活动太少及末梢血液循环不良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因素都可和冻疮的发生有关。
每到寒冷季节,冻疮容易复发,这常和一般健康状况有关。患者应该经常锻炼身体,如果有心肾疾病、消化道疾病或结核病等病灶感染,应该进行治疗。
当冬季到来时,鞋袜要温暖宽松,手足要保持干燥,患者应该有适当的户外运动,食物要有充足的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烤火甚至用热水袋温暖手脚,也能促使冻疮发生。
血管扩张药如烟酸等可以改善末梢血液循环,烟酸肌醇也可应用。皮肤青紫发凉尤其基础代谢率较低者口服小量甲状腺片可以有益。胡萝卜素、维生素A和维生素E常可应用。病情严重者可服泼尼松或用曲安西龙混悬液每周肌内注射1次。局部治疗包括润泽、保护及收敛剂如鱼石脂软膏、樟脑醑酊等。
入冬时可用亚红斑量的紫外线或红外线每周照射1次,照射3次可以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