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caterpillar dermatitis
毛虫是体表满布刺毛的蝶蛾幼虫,依附于树叶、树干及草叶等处,人的皮肤接触刺毛时发生刺痛难忍的皮炎,称为毛虫皮炎,一般称毛虫为杨辣子。
毛虫的刺毛有些小棘,游离端可如箭,中心有含毒汁的小管,刺毛放出的毒汁呈碱性。栖居于杨柳等树上的黄刺蛾或绿刺蛾的幼虫俗称杨辣子,常使树下乘凉或接触刺毛的人发生毛虫皮炎。
桑毛虫(Euproctis similis)是桑毒蛾或纹白毒蛾的幼虫,俗称为金毛虫、狗毛虫或刺毛虫,附在杨柳尤其常见于桑树的树干或树叶上,也可以附着于草叶甚至电线杆或墙壁上,在夏秋季节,针状刺毛可以飘落在树下裸露皮肤者皮肤上而引起皮炎,也可随风飘散到远处。刺毛有弱碱性毒液而对皮肤有原发性刺激。
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bilis butt)及马尾松毛虫(D.punctatus)主要在林区的树木上,容易使林业劳动者发生松毛虫皮炎。刺毛也可飘落于柴草等处而使接触者发生皮炎。
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附着于茶区的茶树上,可使采茶人发生毛虫皮炎。
其他毛虫如某骨胶厂骨堆内发现的黑色毛虫是铿节甲虫和赤颈干鰯虫的幼虫。
毛虫皮炎发生后,可用橡皮膏粘贴以清除皮肤上毛虫的刺毛,局部应用止痒药或施行湿敷法,内服泼尼松及抗组胺药可使症状减轻。在我国民间,常用马齿苋等煎液或用捣烂的马齿苋外敷,有人介绍10%七叶一枝花酊涂擦,或用“白芷煎汤外洗”(医宗金鉴)。
预防毛虫皮炎要注意个人防护。在夏季,不要在有毛虫的树下及其下风处乘凉、晒衣被或尿布,不许儿童爬树或在树下玩耍。在有毛虫的树上或树下劳动时,穿戴防护衣帽,扎紧袖口裤脚,最好也戴风镜及口罩。
毛虫是蝶蛾生活史中一个阶段,成虫产卵而孵化成毛虫,以后成蛹而发育为蝶蛾。根据当地情况,应设法消灭它们,例如,摘除树叶上卵块及茧(蛹),用灯诱杀成虫(蛾),消灭越冬及早春幼虫(毛虫),在秋季可用杂草树枝捆扎树干,毛虫将藏在其中越冬,春季时把这些杂草焚毁。最简便且最彻底的预防方法是向树上喷射灭虫剂如1∶800~1000美曲磷酯溶液,加水稀释成800~1000倍的5%~10%滴滴涕(DDT)乳剂、稀释成200~400倍的6%可湿性六氯苯(666)水悬剂。桑毛虫的天敌是寄生蜂和寄生蝇,松毛虫的天敌是赤眼蜂、红头小茧蜂及燕雀等鸟类,应该保护这些毛虫的天敌,可为它们提供栖息繁殖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