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斑蝥皮炎
斑蝥皮炎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blister beetle dermatitis

中文别名 :甲虫皮炎

概述

斑蝥皮炎又称甲虫皮炎。斑蝥是有斑纹的起疱甲虫,腿部细长而活跃善走,夏季成熟,冬季消失。体内有毒素——斑蝥素(cantharidin),弥漫分布尤其生殖器官中含量很多,可使皮肤起疱及发生剧烈的刺痛,“斑言其色,蝥言其毒如矛刺也”(本草纲目)。

斑蝥(cantharis)通常在夜晚飞出,在人体上爬走时既不叮蜇也不分泌毒液,一旦被人拍击或轻微受压,前胸、膝关节及生殖器等处立即渗出含有斑蝥素的琥珀色清液,数分钟后引起烧灼感及刺痛,8~12小时后发生大疱,疱的周围没有炎症,如果虫体被压碎,所起的疱往往很大(图1)。斑蝥在皮肤上爬行时,熟睡的人往往不自觉地用手拂去,直到次晨起身时才发现有刺痛的大疱或排列成行的多个水疱(图2)而惊讶,不知大疱为何发生。

图1 斑蝥皮炎

斑蝥依靠植物生活,因而斑蝥皮炎多半发生于常和植物接触的农业工作者或农民的暴露部位,有线状或成片的红斑水疱或大疱并有刺痛。斑蝥体内有高浓度的斑蝥素,酒精浸液使皮肤发红起疱而可作为局部刺激剂。内服时若剂量偏大可引起口腔、食管、胃黏膜的红肿甚至出血,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肝、肺、肾等损害,应慎重使用。

图2 斑蝥皮炎

治疗时可切开大疱及施行冷湿敷,糖皮质激素类可以应用。

作者
方洪元;齐蔓莉;邢卫斌;张秉新
来源
朱德生皮肤病学(第4版),第4版,978-7-117-20409-5
上一篇:隐翅虫皮炎 下一篇:毛虫皮炎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