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paederus dermatitis
概述
隐翅虫皮炎是由隐翅虫引起的皮肤炎症,隐翅虫是一种甲虫,在夏季夜晚飞出,可在人的皮肤上爬行,被压后引起有灼痛的点,委内瑞拉有哥伦比亚隐翅虫(P.colombinus),印度尼西亚有佩雷金隐翅虫(P.pereginus),印度南方有米兰普隐翅虫(P.milampus),中国台湾有梭状隐翅虫(P.fuscipes)。隐翅虫体长约0.6~0.8cm,没有毒刺或毒腺,躲藏于草丛、树间或石头等阴暗处,夜晚飞出,喜欢在灯光附近飞行。
病因学
隐翅虫是斑蝥一类的发疱甲虫(图1),所含起疱物质不是斑蝥素,但有相同的作用,虫体受压时即可放出。隐翅虫在人及兔的皮肤上爬行时不引起反应,但在挤压虫体或隐翅虫的酒精浸液接触皮肤时,就能引起损害,可以表明隐翅虫皮炎不是由于虫爬于皮肤上分泌毒汁,而是由于患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拍打挤压隐翅虫而使受损虫体释放毒素所致。

图1 隐翅虫(苏州大学附属二院皮肤科 谢立夏提供)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隐翅虫附着于皮肤时不可用手指揉捏,最好用嘴吹掉或用器物拨落,然后弄死,隐翅虫爬过的皮肤要用水及肥皂洗净,或是涂擦氨溶液等碱性溶液。局部治疗包括湿敷及无刺激的炉甘石洗剂等或消炎的类固醇激素类制剂。
作者
方洪元;齐蔓莉;邢卫斌;张秉新
来源
朱德生皮肤病学,第4版,978-7-117-204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