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蚊叮蜇
蚊叮蜇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mosquito sting

中文别名 :蚊虫叮咬

概述

蚊、蠓、白蛉、跳蚤、臭虫、虻等节肢动物叮咬人类引起的炎性皮肤病。这些昆虫的唾液中有多种抗原成分,进入皮内可引起毒性反应和/或过敏反应而导致皮炎。

发病机制

蚊属于双翅目,长角亚目、蚊科,我国已知蚊类,已达18属48亚属371种或亚种,雄蚊因口器退化而不吸血,以花蜜、植物汁液为生。雌蚊除摄食上述物质外还必须吸取人或动物的血液才能促使卵巢发育,产卵。绝大多数雌性成虫都吸血。蚊唾液中含有腺苷三磷酸双磷酸酶,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溶菌酶,抗凝剂、凝集素,组胺等物质,在叮刺时注入人体,以稀释血液和防止血液凝固。可出现Ⅰ、Ⅲ、Ⅳ型变态反应。蚊叮刺吸血后,血检发现IgG、IgE升高。曾有报道蚊叮刺引起“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注意个人和职业防护,避免与宠物、家禽接触,野外穿长衣袖并扎紧袖口裤管等,可用含二氯二苯三氯乙烷(DDT)、含除虫菊酯类的杀虫剂对环境消毒。高敏人群应随身携带急救药盒,其内包括肾上腺素、注射器以及抗组胺药物等。

症状轻微者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霜,内服抗组胺药物;皮损泛发、过敏反应重者可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

作者
方洪元;齐蔓莉;邢卫斌;张秉新
来源
现代皮肤科学,第1版,978-7-117-31724-5,2021.11
皮肤性病学,第9版,978-7-117-26670-3,2018.08
上一篇:皮肤蝇蛆病 下一篇:白蛉叮蜇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