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demodicidosis
蠕形螨病由毛囊虫引起,毛囊虫又称蠕形螨或毛囊螨(hair follicle mites),存在于正常人的毛囊尤其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面部毛囊内,特别多见于额部及鼻部,但罕见于四肢等别处,在5岁以下儿童基本不能查见。蠕形螨依靠皮脂腺分泌物生活而对人无害,但常伴有扩张的毛囊并有酒渣鼻、寻常痤疮或其他可与毛囊或皮脂功能障碍有关的疾病。
除了不含皮脂腺的掌跖外,蠕形螨应可存在于任何部位皮肤的毛囊内,少数可在皮脂腺内,特别在皮脂分泌旺盛的青年人面部尤其鼻部、鼻唇沟、颊部及额部容易发现,在胸部及背部也常找到,在正常男性成人的检出率超过女性一倍,15岁以上者侵染率高达70%以上,而在婴儿及幼童的皮肤内几乎不能检出。蠕形螨细长,头部扁小,胸部腹侧有4对栓状短足,腹部细长并有环状横纹。蠕形螨的口器是喇叭状吸盘,口器两旁有1对触须,头部有1对蟹眼性单眼,雌雄异体,体内有消化道和其他内脏结构,排泄孔口有关闭器,虫体能缩藏在虫体后端的环形套管状软壳内。毛囊中的蠕形螨数可达6~8条以上,能使毛囊显著扩张,它们是长蠕形螨(毛囊蠕形螨,Demodex folliculorum);皮脂腺内可有短蠕形螨(皮脂蠕形螨,Demodex brevis),一个皮脂腺内只可有1~3条。
雌螨和雄螨在毛囊口处交配后,雌螨钻入毛囊排卵,受精卵孵化为幼虫后,经过若虫阶段到成虫共需14天。若虫和成虫相似,也有4对足,但生殖器尚未成熟,由皮脂腺口或毛囊口爬出,以后钻入其他毛囊而发育为成虫,和异性交配后产卵而发育成新的一代。
蠕形螨在人与人之间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播,毛囊蠕形螨在潮湿纱布中能存活48~132小时之久,可以表明日用毛巾等洗脸用具是传播蠕形螨的重要媒介。猫狗等家畜的毛囊内虽可查见蠕形螨,但未有人证明动物的蠕形螨可为人类蠕形螨病的起源。
蠕形螨往往经常地栖居于毛囊皮脂腺内,以皮脂及细胞碎物为食料而对人无害,但在某些条件下,可能有红斑、丘疹、脓疱、毛囊性糠疹或酒渣鼻等表现,是否和蠕形螨刺激皮脂分泌、聚集的蠕形螨扩张毛囊而易有继发感染、皮脂化学组成有所改变、螨死亡后分解产物或其他抗原物质等因素有关还不了解。
在玻片上放置一滴甘油或液状石蜡,放入由皮脂毛囊孔挤出物,在低倍镜下观察,即可查见活动的蠕形螨。
有酒渣鼻样损害而认定为蠕形螨病时,可服甲硝唑0.2g,每日3次,连服7~10天,在数日之内,皮损可以减轻或消失。有人认为近期有效率可达80%以上。8%甲硝唑霜可供局部应用,而著者发现甲硝唑的局部应用有较强的致敏性而易引起接触性皮炎。
10%硫黄软膏、含5%硫黄的5%过氧苯甲酰洗剂及1%γ-六氯苯霜等都能杀灭蠕形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