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hookworm dermatitis
概述
钩虫皮炎是钩虫病的皮肤表现。钩虫的丝状蚴钻入皮肤处发生小红点或小丘疹,以后成水疱,可伴发荨麻疹、脓疱或慢性溃疡。
病因学
病原体是十二指肠钩虫(Ancylostoma duodenale)及美洲钩虫(Necator americanus),此外还有巴西钩虫及马来亚钩虫,在我国流行的基本是十二指肠钩虫,偶见美洲钩虫。
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内,虫卵随粪便排出而在温湿的土壤中孵化成钩蚴。赤脚行走或在用人粪施肥的农田中操作或是用手搬运泥土时,泥土中丝状蚴可钻入皮肤特别是腕部、踝部及指趾间等皮肤柔嫩处,以后随血液循环到肺脏,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支气管,沿气管到咽部,咽下后在肠道内逐渐发育为成虫。在感染后2~3个月内,患者逐渐发生贫血及消化道紊乱等钩虫病的症状。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灭虫宁(酚乙铵,苄酚宁、bephenine)是常用的杀虫药,成人剂量是3~5g,空腹或睡前一次口服,必要时2周后再服一次。驱虫净(四咪唑,tetramizole)的成人量是150mg,儿童量为3mg/kg,一次口服。四氯乙烯(tetrachloroethylene)的成人量是3~4ml,早晨空腹时一次服下,2小时后服盐类泻药,禁食油类或饮酒。必要时,1周后再服一次,有心脏、肾脏或肝脏疾病时慎用或禁用。
症状治疗如皮肤有发痒的皮疹时可涂擦炉甘石洗剂,有继发性化脓菌感染时应用抗生素,有荨麻疹时应用抗组胺药,有哮喘时应用氨茶碱等。
作者
方洪元;齐蔓莉;邢卫斌;张秉新
来源
朱德生皮肤病学,第5版,978-7-117-29665-6,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