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pinta
品他病(pinta/carate)是由品他密螺旋体(T.ca ra teum)引起的非性病性螺旋体病,受损皮肤接触患儿含此螺旋体的渗出物即可被感染,T.carateum在形态和血清学上与梅毒或雅司螺旋体不能区分。Pinta是一种被忽视的慢性皮肤病,最早于16世纪在墨西哥出现。由于本病仅有皮肤受累表现,不少国家和地区称此病为“温和性梅毒”“地方性梅毒”。
品他螺旋体属密螺旋体科,体宽0.13~0.15μm,长为10~13μm,运动方式多样。品他螺旋体在形态学和血清学上无法与梅毒螺旋体及雅司螺旋体相鉴别。
1.传染源
本病的传染源为本病患者,多为儿童和青少年。
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皮肤直接接触传播,也偶可经苍蝇叮咬传播。
3.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4.流行特征
本病多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出现,主要流行于拉丁美洲,尤其是墨西哥及哥伦比亚等居住和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近年来,南美洲许多国家和加勒比地区都描述过本病,本病在非洲、中、南美洲和亚太热带地区农村和森林地区呈地方性流行。
品他密螺旋体从皮肤破损处进入体内,扩散到局部淋巴结并在其中迅速繁殖引起淋巴结肿大,而后随淋巴液或血液播散至全身,引起皮肤病变。
品他病一期与二期的病理改变相似,皮肤棘层与海绵层轻度水肿、肥厚,真皮上层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伴周围血管扩张;嗜黑色素细胞渗入真皮层。品他病晚期,由于表皮的基底细胞层黑色素减少可造成皮肤色素减退;而色素、嗜黑色素细胞及淋巴细胞在真皮层的沉积会形成皮肤色素沉着。
Pinta可以单次肌内注射长效苄星青霉素(成人120万U;儿童60万U)进行治疗,使皮损在24小时内无感染性。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对每一例地方性密螺旋体病患者都给予单剂苄星青霉素G注射,对10岁以下儿童注射60万U,对10岁以上的给予120万U,并且对于家庭内和其他密切接触者也都用同样方法注射以防止发病。该疗法的治愈率约为97%。近年来有人证实了口服青霉素的治愈率与苄星青霉素注射治疗效果相同,但因为口服青霉素用药次数多,治疗的依从性较差,因此,苄星青霉素仍然是首选治疗。初期和早二期病变,一般在治疗后4~6个月愈合;晚期病变需6~12个月,晚期患者在进行治疗后,皮肤病变仍无法消退。对青霉素过敏者,可口服红霉素、多西环素治疗,疗程10~14天,虽然还没有正式的临床研究证实,但可能是有效的。皮肤已萎缩变为白色时,治疗已不再能使其恢复。
晚期品他病患者无法再次感染,而早期已治愈的患者则可以重新感染。尽管与梅毒病原体在抗原上具有相似性,但梅毒和雅司病患者仍无法免疫感染。
虽然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尚未制定针对控制或根除品他病的具体战略,但对患儿及潜伏感染患儿需进行积极治疗,有助于控制传染源,防止本病进一步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