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硬红斑
硬红斑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erythema induratum

中文别名 :巴赞病;Bazin病

概述

持久的坚硬而不痛的斑块或结节多半发生于青年及中年妇女的小腿,尤其腓肠肌部位,以后往往溃破,称为硬红斑,又称为巴赞(Bazin)病。


病因学

病理组织内有结核样浸润及干酪样坏死,结核菌素试验常呈强阳性反应,多数患者或家属有结核病史,但在皮损处不能查见结核分枝杆菌而被认为结核疹,病理组织接种于豚鼠不引起结核性感染,接种于特殊培养基也无结核菌生长。患者的活动性结核发病率不比正常人群高,抗结核治疗通常无效,都和丘疹坏死性结核疹相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对硬红斑有效,从而使人相信本病为皮下动脉及静脉的血管炎性反应而引起结核样浸润及脂肪坏死。

硬红斑与结节性血管炎的关系在学术界已争论多年,而硬红斑与结核感染的关系也一直争论不休。但对多数患者来说两种名称是同义词(见结节性血管炎)。

本病多半发生于青中年,尤其青年妇女小腿下部,较易在冬春季节开始发生或复发,有的患者营养不良,活动过度或长期站立工作,因而本病可和年龄、性别、寒冷及血液循环状态有关。

组织病理

主要组织变化是结核样肉芽肿性浸润,伴有血管变化及干酪样坏死,先只限于皮下组织,以后波及真皮。皮下及真皮深部血管附近的结核样浸润包括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常有少数巨细胞,有时是以淋巴细胞及浆细胞为主的非特殊性炎症。

弹力纤维、胶原纤维及脂肪细胞都可萎缩变性,脂肪细胞常为浸润所代替。动脉及静脉壁变厚,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且管腔常有血栓而使血管闭塞,附近组织发生成片的干酪样坏死,以后发生溃疡及纤维变性。

症状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抗结核药常被人应用,但没有明显的疗效,而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类常可使症状减轻。醋酸曲安西龙混悬剂之类氟化糖皮质激素制剂注射于未溃破的硬结内,常有更好的效果,但停药后不久往往复发。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与雷公藤、白芍总苷、氨苯砜等药合用。

按摩及透热疗法等物理疗法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使硬结吸收及溃疡愈合。

作者
方洪元;齐蔓莉;邢卫斌;张秉新
来源
朱德生皮肤病学,第1版,978-7-117-29665-6,2020.12
上一篇:瘰疬性苔藓 下一篇:阴茎结核疹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