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tuberculosis verrucosa cutis
疣状皮肤结核始为暗红色的丘疹,逐渐发展成疣状增殖,表面有凹凸不平的角质物及厚痂,疣状突起间有少量脓液渗出。皮损周围有暗红晕,中央常渐渐变平而遗留萎缩性瘢痕。
本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接种于皮肤所引起,因而往往发生于手指及手背等暴露部位。搬运结核患者尸体的工人、进行尸检的解剖人员、兽医或接触患有结核病的动物尸体者,手部可因结核分枝杆菌经微小创伤侵入皮肤而发生一个疣状皮损,被称为尸毒性疣(verruca necrogenica)。肺结核患者的含菌痰液可以使接触者感染,也可使患者本人的皮肤被接种而发生疣状皮结核。除了手指及手背外,疣状皮结核也常见于四肢伸面及颈部等处,特别常见于儿童的一侧臀部,发生于臀部的约占35.6%,可能由于肺结核患者随意将含菌的痰唾在地上,痰液虽已干燥,而结核分枝杆菌仍然存在于尘土中,穿开裆裤的婴幼儿臀部坐在地上时,结核分枝杆菌就可经细微擦伤侵入皮肤。
结核分枝杆菌由体外侵入皮肤后,由于身体已有一定的免疫力而不能迅速扩散,因而本病发展极慢,并可部分痊愈而发生瘢痕,甚至全部成为瘢痕而自然痊愈。化脓菌容易继发地侵入患处,可能由于毒力较低或患者抵抗力较强的缘故而只引起小量浆性脓液渗出和疣状增殖。
角化过度,棘细胞层肥厚并常分叉及向真皮延伸而成假上皮瘤性增生,真皮有大量毛细血管和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性浸润,上皮样细胞聚集成群,常有朗汉斯巨细胞。
1.结核菌素试验:弱阳性。
2.组织病理学:表皮有疣状增生,呈假性上皮瘤样增殖,表皮有极显著的棘层肥厚,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在表皮深层有许多中性粒细胞及微脓疡形成,真皮有结核样肉芽肿。
在早期时皮损不大,完全切除即可,损害范围较广而难切除时,内用异烟肼及链霉素等抗结核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