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impetigo
中文别名 :传染性脓疱疮;寻常脓疱疮;黄水疮
脓疱疮俗称“黄水疮”,其脓疱性损害往往在夏秋季节好发,出现于儿童的暴露部位,由于接触化脓菌而传染,又称传染性脓疱疮(impetigo contagiosa)或寻常脓疱疮(impetigo vulgaris)。
病原体往往是凝固酶阳性的葡萄球菌及甲类β-溶血性链球菌,或是葡萄球菌与链球菌同时存在。最常见的是凝酶阳性葡萄球菌嗜菌型Ⅱ类71型菌株,而凝酶阴性葡萄球菌很少见。
化脓菌最易侵入皮脂不多及娇嫩的婴幼儿皮肤,儿童喜爱玩耍而常弄污及擦破皮肤,更容易感染。传染途径常由于带菌或患有脓皮病的儿童、保育员或母亲的直接接触,也可由于污染的毛巾、日用品、玩具及衣服等间接传染。有时脓疱疮继发于其他化脓性疾病,或是发生于因觉痒而常搔抓的虱病、疥疮、虫咬症、单纯疱疹、接触性皮炎及湿疹等皮肤病患者。
脓疱在角质层下方,含有血清、大量嗜中性粒细胞及少量单一核细胞,涂片染色时常发现革兰阳性球菌,培养时可分离出葡萄球菌或链球菌。表皮有显著的细胞间水肿并有嗜中性粒细胞。真皮有明显的水肿及扩张的血管,血管附近有浸润,主要为嗜中性粒细胞。
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内衣要常换洗,要常洗手及剪短指甲,避免搔抓以免自身传染而使病程延长。
清除脓痂及疱膜很重要,可每日用肥皂及清水、过氧化氢溶液或生理盐水轻轻洗擦皮损,在脓痂较多或大片糜烂时可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湿敷。脓痂除尽后,可涂擦抗生素类制剂包括夫西地酸、莫匹罗星等。
病情较重特别是有发热、淋巴结炎或广泛感染时,应该注射抗生素。马琳等报道从脓疱疮皮损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夫西地酸、头孢菌素类、莫匹罗星和万古霉素的敏感率达到91.5%~100%,提示这些药物可以作为治疗脓疱疮的局部或全身用药选择。
本病的传染方式通常是通过人和人的直接接触,其次也可通过接触患儿的污染物,如梳子、刷子、玩具或图书等被感染,在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校常可导致小流行。因此应强调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皮肤清洁。患儿应适当隔离,患儿接触过的衣服、毛巾、用具等,应予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