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aneurysmal bone cyst
中文别名 :骨化性血肿;骨动脉瘤
动脉瘤性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又称为骨化性血肿、骨动脉瘤等,是起源不明的良性溶骨性病变,由结缔组织和骨小梁分隔的大血管间隙所构成。单纯的动脉瘤性骨囊肿很可能并不是肿瘤、动脉瘤或是囊肿,它们可能是局部血流动力学紊乱所引起的。1942年Jaffe等认为此种骨病变的轮廓似动脉瘤壁和囊腔内充满血液,为一种独立的疾病,命名为动脉瘤性骨囊肿。也有报道认为外伤是其危险因素之一。颅骨的动脉瘤性骨囊肿仅占该病的2%~6%,文献中仅有60余例报道。
动脉瘤性骨囊肿为蜂窝状结构,分为囊性和骨性两种类型。囊性者有囊壁,呈多房性,含有暗红色的血液。骨性表现为砂粒样,切面呈蜂窝状。显微镜下可见大小不等的充满血液的血窦,窦壁厚薄不一,腔隙内无正常内皮,缺乏血管壁,血窦由纤维结缔组织或骨性分隔分开,有可能见到多核巨细胞。可能有骨样组织团块,有骨小梁形成,骨小梁周围可绕以骨母细胞和破骨细胞。
1.头颅X线片
囊性低密度区,边界清楚,呈“爆花”样生长,病灶呈“蜂窝状”改变,骨性间隔。颅骨内、外板变薄,可有硬化带。分为:①进展型:无骨源性修复征象、无界限和骨膜包壳;②活动型:边界较清和有不完整骨膜包壳;③静止型:有完整的骨膜包壳和明显界限。
2.CT
颅骨内外板可见球形囊性肿物,呈不同密度。增强扫描,囊腔内原有的高密度很快增高、低密度区无强化。可能由于有的囊腔与动脉相连,有的与静脉相通,或与动静脉均不相通,囊内容物性质不同而异。CT表现也反映了病理过程,即溶骨阶段→骨与骨膜分离→愈合和骨化阶段。
3.MRI
T1和T2加权均为高信号。
4.DSA
可见供养动脉扩张,动—静脉瘘,静脉期为斑片状高密度区。如DSA未见异常,可将造影剂直接注入病灶区,此时可见到动脉异常影像。一般由颈外动脉,尤其脑膜中动脉供血。
采取手术的方法切除病变可以治愈。手术中要注意控制出血,为减少出血必要时可将部分周围正常颅骨连同肿块整块切除。次全切除或刮除的复发率高。对于因病变位置重要或是有大出血的可能而不宜手术的患者,推荐采用放射治疗,曾有在接受放疗的区域出现纤维肉瘤或骨肉瘤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