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颅内畸胎瘤
颅内畸胎瘤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intracranial teratoma

概述

畸胎瘤来源于原始胚胎生殖细胞,属于生殖细胞肿瘤中的一个亚类(占18%),因含有外、中、内三个胚层各种组织,又称三胚层肿瘤。肿瘤多位于中线,约半数位于松果体区,鞍上次之,其他可见于脑室系统、颅后窝、额叶、颞叶及脑干等处。大多为单发性,有时可合并其他先天性畸形,如脊柱裂等。

流行病学

本病少见,约占颅内肿瘤的0.3%~0.8%。可见于任何年龄,约70%为儿童,男性多于女性。

类型

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其归于生殖细胞肿瘤类,属于交界性或未定性的肿瘤,分为成熟畸胎瘤、未成熟畸胎瘤和畸胎瘤伴恶性转化,其中成熟畸胎瘤属于良性范畴,未成熟畸胎瘤和畸胎瘤伴恶性转化属于恶性范畴。

解剖学与组织学

畸胎瘤最常见于胎儿期或出生时。先天性颅内畸胎瘤的组织病理学见图1。

图1 新生儿颅内畸胎瘤组织病理(由上到下依次为A~D)

A. 右侧大脑半球大体标本(前方为左),发现肿物和明显脑积水。肿物呈分叶状,呈棕褐色及乳酪色,位于中线。肿物切面显示实体瘤伴有囊腔和出血;B. 显微照片(HE染色,放大100倍)显示由多种不完全分化组织组成,包括来源于呼吸道上皮(长箭头)和肠上皮(短箭头)的内胚层组织,组成的囊性和管状结构。还可以见到中胚层组织,包括软骨组织(*)、平滑肌束和细胞基质;C. 显微照片(HE染色,放大100倍)显示外胚层组织来源的玫瑰花瓣状的神经上皮细胞(长箭头),类似形成神经管;D. 高倍放大显微照片(HE染色,放大400倍)显示原始的类成神经细胞形成玫瑰花瓣状的神经上皮环(长箭头)

病理学

○  肿瘤可呈圆形、结节状或分叶状,表面光滑,包膜完整,界限清楚,易与脑组织分离,少数粘连较紧。实质性(多恶性成分)或囊泡状(多为良性成分)不一。切面很不一致,表现出来自三个胚层组织的特色,可见含有淡黄色液体或豆渣样物质、脂肪组织、毛发、软骨、骨骼、牙齿等结构。

○  镜下亦可见三种胚层组织,外胚层组织有鳞状上皮、毛发、皮脂腺、神经组织、脉络丛组织等;中胚层组织有骨、软骨、平滑肌、横纹肌等;内胚层组织有柱状上皮或黏液柱状上皮构成的腺器官,如肠腺、支气管等。

○  成熟的畸胎瘤组织分化良好,接近正常组织。若瘤细胞间变异形,呈恶性表现者则为未成熟(恶性)畸胎瘤,瘤中心区出血和坏死比成熟畸胎瘤多见,还可含有生殖细胞肿瘤的其他亚类如绒癌、胚胎癌或内胚窦瘤等恶性成分,瘤细胞可沿脑脊液扩散种植。此外,有些畸胎瘤的大多数成分是成熟的,只有某个或少数成分发生间变和恶变的形态,则称为伴有恶性变的畸胎瘤。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1.  血液检查

未成熟性的畸胎瘤能分泌微量的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和甲胎蛋白(AFP),血β-HCG及AFP的阳性率较高,一般为轻中度增高,畸胎瘤伴恶心转化AFP可明显升高。肿瘤切除后两者可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肿瘤全切除的患者可降至正常。

2.  影像学检查

(1)头颅X线片多显示颅内压增高,有的可见钙化,个别有牙齿影像。

(2)畸胎瘤多发于松果体区和鞍区,CT平扫因含脂肪、牙齿及骨骼等成分的数量不同而表现各异,多呈类圆形或分叶状略高密度病灶,边缘光滑、清楚,中心可有较小的低密度囊变区,瘤内可见呈高密度的骨骼或牙齿。脂肪成分较多时则低密度区CT值低于脑脊液呈负值。邻近脑室可受压变形,移位,可有脑积水。增强后扫描,实质部分可强化,但钙化、脂肪及囊变区不强化。(图2)

图2 颅内畸胎瘤CT

CT平扫鞍上左侧见巨大团块,边界清楚,以脂肪密度为主,并可见多发钙化及少许软组织密度,脑室、脑池及脑沟内见散在脂滴。

(3)MRI检查:信号复杂,多为不规则长T1、长T2混杂信号,部分边界不清楚,可有多房囊变。增强扫描示不均匀强化,脂肪抑制像肿瘤不消失。

影像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  首选手术全切或次全切除。成熟畸胎瘤界限清楚易于完整切除,可获得根除。部分切除而颅内压增高及脑积水未解除者,应行脑脊液分流术。不成熟或恶变畸胎瘤不论手术全切除与否,术后都应辅以放疗及化疗等以延长复发期及生存期。

○  成熟畸胎瘤手术切除肿瘤可以治愈。松果体区肿瘤可采取Poppen入路、胼胝体穹隆间入路等,后者更容易保护大脑大静脉,易于全切除肿瘤。丘脑底节区肿瘤可采取胼胝体侧脑室入路或脑室额角造瘘入路,鞍区肿瘤可采用额底+纵裂入路。肿瘤体积较大或贴近重要神经血管难以全切时,可行脑室腹腔分流术以缓解颅内压增高。

○  未成熟畸胎瘤和具有恶性转化的畸胎瘤提倡先化疗,待瘤体缩小并周围浸润局限后再行手术治疗。术后辅以放、化疗可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术前及术后的化疗方案均可采用“TPI”方案。对于年龄小于3岁的,放疗应视为禁忌,尤其是全脑全脊髓放疗。可先行化疗,待患者能够耐受放疗时再行放疗。

作者
鲍伟民;周憑
来源
新生儿神经病学,第1版,978-7-117-14773-6
实用外科学(全2册)(上册),第4版,978-7-117-23988-2|神经外科学(第2版),第2版,978-7-117-20234-3
实用外科学(全2册)(上册),第4版,978-7-117-23988-2
实用外科学(全2册)(上册),第4版,978-7-117-23988-2|颅内压增高症影像诊断(第2版),第2版,978-7-117-21893-1
神经外科学(第2版),第2版,978-7-117-20234-3
上一篇:颅内皮样囊肿 下一篇:颅内脊索瘤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