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别名 :PRL腺瘤
泌乳素腺瘤(PRL腺瘤)由Herlant等(1965年)最先手术治疗。Hwang等(1971年)首先采用放免法(RIA)成功定量测定人泌乳素,此后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本病多见于20~30岁,女性显著多于男性,男性约占15%。
电镜下PRL腺瘤按其分泌颗粒的大小及数量可分为密集型和稀疏型,以后者占大多数。密集型分泌颗粒多,颗粒直径600~1200nm,形态不规则。稀疏型颗粒直径200~300nm,胞浆内有丰富粗面内质网,形成同心圆结构,称副核。此型腺瘤的最大特点是有“异位胞溢”,即在胞膜外远离毛细血管的部位可见分泌颗粒。
由于血清PRL水平受其脉冲式分泌及昼夜醒睡的影响,采血应在一日最低谷的时相,即上午9~11时为宜。精神紧张、体格应激状态导致PRL水平升高可达2~3倍,但持续不超过1小时。急剧的运动也属于此,因而采血前应嘱被检查者安静1小时。对怀疑对象,至少测定两次较为可靠。正常PRL血值为25~30μg/L(或<750MIU/dl),若PRL高于200μg/L,对PRL瘤的诊断极有价值;高于100μg/L者约60%(华山医院资料79.5%)为PRL瘤。但也有数值低于150μg/L或在30~100μg/L之间,可来自于某些其他情况(表1)。对可疑病例,尚可做动态试验如TRH、甲氧氯普胺、L-多巴兴奋试验及溴隐亭抑制试验等,目的是弥补单项测定值的不足,以提高诊断率。
表1 引起高泌乳素血症的原因
另外还有两种情况需要注意:①巨泌乳素血症:血清中的泌乳素明显增高,但没有临床症状,这种大分子泌乳素与其IgG型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因其分子量大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不能与靶细胞受体结合,故在体内没有生物学效应,但因其半衰期长,易于在循环中累积,造成PRL增多。聚乙二醇沉淀法可作为巨泌乳素血症的筛查试验。②“钩子”效应(hook effect):有时极高的PRL水平反而可能导致血清PRL测定试验阴性。这主要是由于血清内大量的PRL分子抑制了PRL抗体标志复合物的形成。所以对于临床诊断高度怀疑为PRL腺瘤的病例,如果血清PRL测定试验呈现阴性结果时,必须将血清样本多次稀释后重复测定,以避免假阴性结果。
理想的治疗目的应该是:完整地消除肿瘤和保存正常的垂体功能;使PRL水平恢复正常和高PRL血症的临床表现消失;防止肿瘤的复发;达到上述目的而没有并发症或死亡。目前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切除腺瘤和放射治疗。
1. 药物治疗
目前普遍认为多巴胺激动剂是所有初治垂体PRL腺瘤的首选疗法。它与正常细胞、肿瘤细胞膜上的D2受体结合,导致催乳素合成和释放减少。同时使细胞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减少,并抑制细胞繁殖,致使肿瘤体积皱缩。多巴胺类药物治疗是暂时的,当停药时,肿瘤的生长恢复,PRL水平上升。有两种常用的DA-R激动剂:分别为溴隐亭(BRC)和cabergoline(CAB)。溴隐亭是国内治疗垂体PRL腺瘤的一线用药,治疗微腺瘤的有效率为60%~80%,对大腺瘤的有效率为50%~70%。文献报道显示CAB在耐受性和功效方面如降低PRL水平、恢复性功能等要明显优于溴隐亭。
PRL微腺瘤、大腺瘤和巨大腺瘤均考虑首选药物治疗。有学者用BRC治疗29例PRL大腺瘤,使全部男性和89.4%的女性患者PRL水平恢复正常,62%的患者肿瘤缩小50%以上,大部分人的视野有改善。有学者报道CAB治疗10例巨腺瘤患者,血PRL水平下降了96%以上,90%的患者治疗后肿瘤缩小,86.5%的患者视野有改善,25%的患者恢复了性功能。需注意睾丸激素替代治疗后PRL水平下降延迟或不降反升,此时增加DA-R激动剂的剂量并结合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可取得良好效果。PRL巨腺瘤多数呈侵袭性生长,无论哪一种治疗均难以取得良好效果,目前比较认可的治疗方案是手术、药物和放疗三者结合的个性化的综合治疗。
判断药物剂量是否合适应根据血清PRL浓度被抑制水平为标准。PRL腺瘤服用溴隐亭治疗可能增加垂体卒中的发生,一旦发生垂体卒中,应立即改为手术治疗。另外,服药后肿瘤发生纤维化,不利于肿瘤全切除。
多巴胺激动剂不能正常化血PRL水平和缩小肿瘤体积在50%以上被定义为耐药。耐药的原因为D2受体的减少而其对多巴胺的亲和力正常,这类患者的治疗策略为更换另一种药物或增大用药剂量,也可选择手术治疗。有研究表明,这部分患者有较高的雌激素受体mRNA表达,抗雌激素治疗可能有效。
近来有研究指出溴隐亭治疗一段时间后停药,5%~37.5%的微腺瘤和大腺瘤患者的PRL水平恢复正常,而仅仅1%的肿瘤再生长。因此主张以下情况可停止使用多巴胺激动剂治疗:药物治疗时间为1~3年,期间逐渐减量,同时定期检测血PRL水平,MRI检查提示肿瘤消失和低剂量药物能控制高PRL血症作为停药条件。
2. 手术治疗
近年来,外科手术治疗垂体瘤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已成为常规治疗,尤其适用于蝶鞍内生长的肿瘤。由于经蝶手术治疗微腺瘤取得的良好效果,部分学者甚至建议把手术治疗作为微腺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有学者报道了120例手术治疗病例(微腺瘤59例、大腺瘤61例),18例侵犯海绵窦,31例未进行过治疗,89例曾用药物治疗。经蝶手术可使用64.2%患者的PRL水平降低,术后5年生存率为75.9%。另有学者报道了14例18岁以下的PRL腺瘤手术病例(女10例/男4例),其中9例药物治疗不能耐受,3例要求手术治疗,1例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生了卒中,1例治疗前发生了脑脊液漏。术后14例患者有12例恢复了垂体功能,70%的女孩、80%的微腺瘤患者PRL降至正常。术前PRL水平是手术成功与否的预测因子。有学者报道术前PRL水平低于200ng/ml手术成功率为75%;PRL处于200~600ng/ml之间,手术成功率为33%左右;当PRL大于1400ng/ml手术成功率为0%。与GH腺瘤、ACTH腺瘤相比,PRL腺瘤复发率高、缓解率低。文献报道的复发率为16.9%。
手术治疗PRL腺瘤的适应证包括:肿瘤占位或压迫症状明显,如患者视力进行性加重,急需视神经减压挽救视力;药物治疗不能耐受或耐药;药物治疗后肿瘤又复发;药物治疗后肿瘤缩小并发脑脊液漏;药物治疗过程中肿瘤卒中;药物治疗后视路压迫症状仍不缓解;拒绝长期服用药物治疗者。
垂体PRL腺瘤无论是手术还是药物治疗都可使PRL水平下降,若不服药的情况下PRL水平正常,一般可妊娠、对胎儿无影响;若服药后排卵,主要的问题是高雌激素水平对肿瘤体积的影响以及多巴胺激动剂对胎儿的影响。微腺瘤患者肿瘤体积增加的风险较小,而大腺瘤妊娠期间可增大。现已知BRC治疗开始的前四周不影响妊娠的结果,但妊娠期间应用BRC目前的报道不多,所以对微腺瘤妊娠妇女,药物治疗暂停后继续临床随访,而对于大腺瘤患者,在妊娠前最好减压,期间应用BRC继续治疗需得到患者同意,且密切随访。
3.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对PRL腺瘤有一定疗效,放射治疗可使肿瘤缩小和降低血PRL水平。有报道手术治疗失败后放射治疗可使11%的患者的血浆PRL水平降至正常,肿瘤生长得到控制。由于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放射治疗只是作为术后残瘤、不适合药物和手术治疗PRL腺瘤的选择,不应作为初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