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三叉神经鞘瘤
三叉神经鞘瘤
作者
钟平;史玉泉
概述

三叉神经鞘瘤是颅内另一种常见的神经鞘瘤,肿瘤来源于三叉神经鞘膜,占颅内肿瘤的0.2%~1%,占颅内神经鞘瘤的0.8%~8%。年龄分布为14~65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大致平均分布于左、右侧,病程大多较长,可从几个月至十几年。按肿瘤的发生部位和生长方向,三叉神经瘤可分为颅中窝型(来源于三叉神经半月节)、颅后窝型(来源于三叉神经根鞘膜)、哑铃型(即骑跨中、颅后窝,来源于三叉神经半月节或三叉神经根鞘膜)、周围型(源于三叉神经节前周围支)以及混合型(上述各型的联合)。综合文献和华山医院近20年资料共624例,其中37.6%为颅中窝型、18.7%颅后窝型、33.6%哑铃型,10%周围型。早期三叉神经鞘瘤的全切除率较低,约为58%,随着神经影像诊断、显微神经外科及颅底外科技术的发展,三叉神经鞘瘤的发现率和临床手术效果有了很大提高,至90年代以后手术全切率达90%以上,病残率明显降低,死亡率为0%~1%,神经功能损害明显减少。

三叉神经鞘瘤大多为良性肿瘤,恶性者少见。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与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三叉神经鞘瘤为良性肿瘤,其治疗主要为手术切除,手术入路应根据肿瘤部位而定,应力争全切除肿瘤,防止肿瘤复发。而术后残留肿瘤及较小复发肿瘤也可使用γ刀或射波刀治疗。

(一)手术入路和方法

三叉神经及其肿瘤的解剖特点决定手术入路的选择,颅中窝型、周围型、混合型及哑铃型三叉神经鞘瘤多可采用扩大中颅底硬膜外入路,哑铃型者可同时去除颧弓、眶外侧壁,瘤长入眼眶可去除眶壁,瘤长入翼腭窝者则去除颧弓。肿瘤局限于颅后窝者可采用枕下乳突后入路。

1.扩大中颅底硬膜外入路

肿瘤局限于中颅底者可用改良翼点入路或颧弓-翼点入路,肿瘤累及中颅后窝者,可采用眶-颧弓入路。体位为仰卧位,头转向对侧45°~60°,头架固定。骨窗大小和硬膜游离范围取决于颅中窝肿瘤的大小。如肿瘤累及整个海绵窦,需经硬膜外暴露全部海绵窦;如肿瘤仅累及V3和半月节,则仅暴露海绵窦后半部的V3和半月节。因此,应根据术前MRI显示肿瘤大小和范围决定硬膜游离和颅底骨切除。由于哑铃状三叉神经瘤多扩大三叉神经孔,从中颅底切除颅后窝肿瘤,可经此扩大的三叉神经孔进行,多不必磨除岩骨尖。骨窗形成后,在圆孔上颌神经表面切开进入硬膜夹层,向后、内游离,沿三叉神经第一支向前剥离硬膜夹层达眶上裂,向后翻开海绵窦外侧壁硬膜,直至天幕游离缘,可充分显露海绵窦内及中颅底肿瘤。如肿瘤长入颅后窝,在充分磨除岩尖骨质后(大部分哑铃型三叉神经鞘瘤岩尖骨质已破坏),可显露颅后窝侧壁硬膜,切开三叉神经根孔并向前后扩大,即可完全暴露幕下肿瘤,分块切除。肿瘤全切除后,翻起的硬膜应复位并严密缝合。

2.枕下乳突后入路

同听神经瘤,肿瘤完全位于幕下者可采用。

3.幕上下联合入路

仅肿瘤巨大,一种入路难以全切除时可采用。

(二)手术并发症

常见的手术并发症主要为神经功能障碍,包括动眼神经麻痹、面瘫、听力下降和三叉神经及展神经损害等,大多数神经功能障碍均可恢复,但仍可遗留不同程度的三叉神经感觉障碍(37%左右)和咬肌萎缩(20%)。

其他的并发症有脑脊液漏,颅内感染、颅内血肿和脑积水等。故手术时应严密缝合硬膜,填补修复颅底,防止脑脊液漏。

(三)放射治疗

γ刀或射波刀适用于不全肿瘤切除、复发或小肿瘤(≤3cm)或患者不能耐受手术者。应注意,少数肿瘤γ刀治疗后会暂时肿瘤体积增大,但随访中会缩小,提示肿瘤γ刀后一过性水肿。

由于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和手术入路的不断改进,三叉神经鞘瘤的手术全切除率有了显著提高,大组病例报道已达90%以上,神经功能损害为9%,死亡率为0%~1%,长期随访肿瘤复发率为0%~3%。故手术全切除仍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来源
实用外科学(全2册),第4版,978-7-117-23988-2
上一篇:双侧听神经瘤 下一篇:神经鞘瘤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