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Pleomorphic Xanthoastrocytoma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pleomorphic xanthoastrocytoma,PXA)是1993年WHO对中枢神经系统分类中新分出的一类神经上皮源性肿瘤。PXA好发于青年,多位于大脑半球表面,具有多种形态细胞的胶质瘤。1979年,Kepes首先对其作过描述,既往曾将PXA归于巨细胞胶母细胞瘤,或是纤维黄色瘤、黄色肉瘤及怪细胞肉瘤等。新分类中将PXA列为星形细胞肿瘤的一种。
PXA少见,不到星形细胞肿瘤的1%。15~25岁的青年患者多见,平均约22岁,男女比为1.1∶1。98%PXA位于幕上,颞叶最多见,占50%左右,其次为顶叶、额叶、枕叶。
PXA属WHOⅡ级,多位于大脑半球浅表部,部分侵入软脑膜。肿瘤不同程度地浸润周围脑实质,并有向血管周围间隙生长的倾向。半数以上的PXA有囊变。部分肿瘤内有坏死。镜下可见肿瘤细胞核与细胞质形状多样,为其特征。肿瘤内具有多核巨细胞、梭形细胞、小细胞与空泡(黄色)细胞等多形性细胞,还可观察到嗜伊红的颗粒体、Rosenthal纤维、网状结缔组织、钙化及少量的淋巴细胞与浆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发现肿瘤细胞胞浆内GFAP阳性,部分瘤细胞有较多核分裂象。
头颅CT与MRI均可见位于大脑半球浅表,不规则的占位影,瘤周水肿明显。肿瘤在CT与MRI上密度或信号都不均一,有时可呈囊性变。增强后可见肿瘤实质部分强化。
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应争取做到全切除。部分未能全切肿瘤的患者可行放疗、化疗等辅助治疗,但效果不明确。肿瘤全切除的病例术后可定期随访,发现复发可及时再次手术,仍可有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