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cerebral amoebiasis
由溶组织内阿米巴虫引起的寄生虫病,是一种全球性分布的人兽共患肠道原虫病。病原主要寄生于大肠,引起大肠黏膜糜烂和溃疡。本病起病缓慢,以顽固性腹泻为特征,亦可经血流运行或偶以直接侵袭肝、肺、脑、皮肤等处,引起继发性阿米巴病,其中以阿米巴性肝脓肿最为常见,溶组织内阿米巴引起的阿米巴脑脓肿并不常见。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阿米巴脑膜脑炎是溶组织内阿米巴引起的全身性感染的一种继发性表现。然而,自从1965年Fowler和Carter首次报告以来,由自由生活阿米巴引起的阿米巴脑膜脑炎作为一个新的人类疾病在临床和病理学上才被确认。目前已知的可引起人类脑膜脑炎的自由生活的阿米巴有两类:由纳格勒属阿米巴(Naegleria amoeba)引起的原发性性阿米巴脑膜脑炎和棘阿米巴属阿米巴(Acanth ameba)引起的肉芽肿性阿米巴脑炎。
阿米巴原虫可分为自由生活阿米巴和寄生于肠道内的溶组织内阿米巴。阿米巴脑脓肿多为溶组织内阿米巴病的肠外表现;自由生活阿米巴多分布在水土壤、空气及腐败物中,在一定条件下(如接触污染的水源),阿米巴原虫直接经鼻黏膜沿嗅神经进入脑内,可引起原发性性阿米巴脑膜脑炎和肉芽肿性阿米巴脑炎。
人和动物感染溶组织内阿米巴后可呈现无症状带虫状态到急性痢疾或脓肿的各种临床类型,病理和病程复杂多变。阿米巴病的发生发展与原虫的毒力、寄生微环境的理化、生物因素以及宿主机体状态等有密切的关系。滋养体可侵入肠黏膜,吞噬红细胞,破坏肠壁,引起肠壁局部坏死形成溃疡,也可随血流进入其他组织或器官,引起肠外阿米巴虫病(包括阿米巴肝、肺、脑脓肿及皮肤阿米巴病等)。
自由生活阿米巴引起的原发性阿米巴性脑膜脑炎和肉芽肿性阿米巴脑炎系由阿米巴原虫直接经鼻黏膜沿嗅神经进入脑内所致,阿米巴原虫到达鼻黏膜的上皮结缔组织的下面及嗅神经末梢处,沿神经束移行,到嗅神经较大的分支,再通过海绵状的筛板到颅底。阿米巴入脑后即迅速繁殖沿脑膜呈向心性播散,在大脑皮质小脑及脑的其他部分,特别是基底部引起损害。阿米巴也常常经脑脚间区和小脑区扩散到脉络膜丛,从而进入脑脊液,因此可用常规的方法从脑脊液中分离出阿米巴而诊断本病。
1.阿米巴性脑脓肿
呈无菌性、灶性液化性坏死,周围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极少伴有中性粒细胞。脓肿大小不一,脓肿壁附有尚未彻底液化坏死的结缔组织、血管等,呈破棉絮状,在坏死组织边缘的活组织中可见阿米巴滋养体。长期存在的慢性脓肿可被肉芽组织和纤维性组织包围。
2.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
病理变化主要为化脓性脑膜炎和出血坏死性脑炎病变以血管周围炎为主,皮质表层及基底部最常见,嗅神经及嗅球也有严重的炎性病变,额叶颜叶和小脑通常表现为选择性损害。阿米巴常常群集于小血管周围,在出血和坏死区的附近容易被发现。
3.肉芽肿性阿米巴脑炎
病理变化表现为坏死性肉芽肿性脑炎。肉芽壁或肉芽中可见到多核的朗格汉斯巨细胞,巨细胞中可见被吞噬的滋养体和包囊,肉芽肿性阿米巴脑炎有侵蚀血管壁的倾向,可发展为坏死性动脉炎,甚至形成动脉瘤。
1.脑脊液检查
肉芽肿性阿米巴脑炎的脑脊液检查与病毒性和无菌性脑炎类似,表现为淋巴细胞增多,蛋白质进行性增多,糖含量正常或稍下降。溶组织内阿米巴脑脓肿的脑脊液清亮或轻度浑浊。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脑脊液类似于化脓性脑膜炎,多呈脓血性或含有大量红细胞,并可找到活动的阿米巴,细菌涂片或培养均阴性。
2.影像学检查
肉芽肿性阿米巴脑炎的影像学表现包括基底节区、大脑皮质、皮质下白质、小脑、脑桥等单发或多发的低密度或混杂密度占位性病变。有时与其他颅内占位性病变如肿瘤(原发、转移)、脓肿、结核球等难以鉴别。
溶组织内阿米巴所致的脑脓肿若脓肿小,治疗以甲硝唑为首选药物。但甲硝唑等很难穿过血脑屏障达到有效浓度。对于内科治疗效果不佳、脓肿较大或有脓肿穿破危险者及时作脓肿穿刺引流。
原发性阿米巴性脑膜脑炎和肉芽肿性阿米巴性脑炎病情发展凶险,该病目前尚无特效的药物治疗。
阿米巴虫病为遍及全球的人兽共患病。近年来随着公共卫生监督措施的健全,以及科普的宣传,人们的公共卫生意识得到了提高,人群阿米巴虫病发病率逐年降低,基本得以控制。但是目前对犬、猫的阿米巴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做得很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宠物做为观赏动物进入家庭势必成为疾病的一个重要感染源,因此不容忽视这一重要隐患。加强犬的检疫工作,发现病犬及时治疗。
讲究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及文明的生活方式,不喝生水,不吃不洁瓜果生蔬菜,养成餐前、便后或制作食品前洗手等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