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脑脊液漏
脑脊液漏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cerebral spinal fluid leakage

概述

脑脊液漏(cerebral spinal fluid leakage)是指各种原因导致颅盖和/或颅底骨折或缺损,使硬脑膜和蛛网膜破裂,脑脊液由骨质缝隙经鼻腔、外耳道或开放伤口流出,使颅腔与外界相交通。脑脊液漏包括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先天性脑脊液漏罕见,获得性脑脊液漏多由外伤引起,部分为手术的医源性因素所致。与颅底骨相关的脑脊液漏包括脑脊液鼻漏(cerebral spinal fluid rhinorrhea)和脑脊液耳漏(cerebral spinal fluid otorrhea)。

病因学

1.颅底骨折:脑脊液漏最常见于颅底骨折。鼻漏发生率为2%~3%,耳漏为3.6%。儿童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低于成人。颅底骨折所致脑脊液漏临床多表现为耳漏、鼻漏或两者合并发生。①耳漏多为岩骨骨折引起,脑脊液沿此流入中耳或乳突气房中。如合并鼓膜撕裂,或骨折线延伸到外耳道壁,则脑脊液直接由外耳道流出。脑脊液也可经咽鼓管流入鼻咽部,再经鼻流出。②乳突区迟发性皮下瘀斑(Battle征)是岩骨骨折的常见体征。③骨折累及额窦、筛窦、蝶窦甚至岩骨均可形成鼻漏,但以累及额窦及筛窦者多见。脑脊液经鼻窦流入鼻腔。前额眶部骨折临床上患者外伤后常有血性液体自鼻腔流出,眼结膜出血,眼眶皮下瘀血(俗称熊猫眼),还可伴有嗅觉减退甚至丧失,偶有视神经及动眼神经损伤。另外,④颅脑穿通伤所引起的脑脊液伤口漏(皮漏),常为早期清创处理不当,硬脑膜的处理不善所致。脑脊液流失,导致创口愈合不良,不仅全身情况低下,而且往往并发脑膜炎及脑炎。

2.空蝶鞍综合征:是指鞍上蛛网膜下腔,在脑脊液压力的长时间冲压下,经扩大了的鞍膈孔,疝入鞍内;垂体被挤压变薄,出现垂体功能低下症状,鞍内被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所充满。长时间的鞍内压增高(来源于颅内压力增高),使鞍底硬膜、骨质破坏,脑脊液自鼻腔流出。

3.经蝶手术:多见于经蝶窦入路行垂体瘤切除术后的患者,许多研究表明,CSF漏多因手术中撕破鞍上池蛛网膜所致。由于脑脊液流入鞍内瘤床,且鞍底修补欠佳,填塞不够严密或脱落,而形成脑脊液鼻漏。

4.颅后窝手术:脑脊液漏也常见于各种颅后窝手术及枕后入路手术病例,在处理蜂房、硬脑膜、创口愈合不当而发生CSFB漏。脑脊液通过蜂房、鼓室、耳咽管出现脑脊液鼻漏,有的自创口流出脑脊液。韩占强等(1999年)曾报告乙状窦前入路手术后并发鼓膜完整的脑脊液耳漏病例。

类型

脑脊液漏可分为:

1.作为疾病并发症的脑脊液漏,如颅底骨折、空蝶鞍综合征。

2.手术后脑脊液漏,如经蝶手术、颅后窝手术。

3.其他。

每一种类型都要考虑合并脑积水或颅内压增高及起病的急,慢性程度。

病理学

脑脊液鼻漏最常见于前颅窝,因筛窦顶壁和额窦后壁骨板很薄,外伤骨折后极易伤及硬脑膜和蛛网膜导致其破裂引起脑脊液鼻漏;中颅窝骨折伤及蝶窦顶壁时也可引起脑脊液鼻漏。

先天性脑脊液耳漏常伴有内耳畸形,获得性脑脊液耳漏多由于颞骨骨折、炎症或肿瘤等引起。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1.颅骨X线平片

鼻漏者多可发现额骨、额窦、眶顶、筛板或蝶骨骨折,有时鼻窦内可见液平面,耳漏者可见岩骨骨折、乳突气房模糊。

2.放射性同位素检查

用131I‐RISA、99mTC等核素进行腰蛛网膜下腔注射,再行ECT扫描或γ‐照相,有时可显示出瘘口所在。

3.颅脑CT扫描

CT扫描是目前唯一能显示出脑脊液漏出部位的方法,平扫阳性率可达50%,脑池造影后扫描则可达69%。扫描时应注意不同部位采用不同方法。一般采用额状、冠状扫描及矢状重建,三维图像观察以求得诊断。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并发症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1.非手术治疗

宜取头高位,鼻漏与耳漏都不可填塞或冲洗鼻腔与耳道,局部消毒后,用无菌棉球或纱布覆盖,同时嘱伤员不要用力咳嗽,擤鼻涕,以防逆行感染,或造成颅内积气,不利于破口粘连与愈合。全身应用抗生素预防颅内感染。

2.手术疗法适应证

(1)脑脊液漏经4周以上不能自愈;

(2)曾并发脑膜炎者;

(3)颅底骨折线较宽者;

(4)迟发性脑脊液漏或复发者;

(5)并发鼻窦炎及张力性气颅或碎骨片及异物嵌入脑内者。

3.手术方法

手术入路分颅外、颅内两种。颅外入路主要由内眦鼻旁切口用肌肉填塞筛窦或经鼻中隔进入填塞蝶窦。颅内入路可根据骨折走行及脑脊液漏口情况而定。鼻漏可采用单侧额瓣或冠状切口,于颅前窝找到破口,严密缝合硬脑膜,或用肌肉填塞及筋膜修补。岩骨骨折所致耳漏,根据骨折线及破口部位,可经颞部或颅后窝手术。尚可用生物粘胶堵漏口。

预防

医源性脑脊液漏大多数是可以预防的,预防脑脊液漏的措施包括:

1.术前充分评估致压物与硬膜的粘连程度,术中如需切除受累的后纵韧带和硬化肿瘤骨时,应备有超薄型冲击式钳或者高速磨钻,耐心操作;如果术中使用钻头,钻头要始终保持从中线向外侧方向,防止钻头滑脱时直接造成硬膜或脊髓损伤。术中时刻注意保护硬膜,如在表面覆盖薄的棉片,但不要填塞,轻轻覆盖即可,防止对脊髓产生压迫。

2.在切除肿瘤、椎间盘、骨块、后纵韧带等致压物时应仔细分离致压物与硬膜之间的粘连;分离粘连的硬膜时,应在充分止血、视野开阔的情况下用小棉球慢慢地边推边分。在切开韧带时不宜使用锐利的器械,使用器械时要轻轻剥离,避免粗暴操作。

3.保持术野良好照明,彻底止血,保持术野清晰;在术中操作时必须注意:确认需要切除的结构必须在直视下进行,必须确认这些结构与硬膜之间没有粘连。

4.对椎管内外肿瘤切开硬膜后应严密缝合,切除部分硬膜后应妥善修补缺损;必要时准备生物材料或取自体筋膜行硬膜修补准备。

5.发现局部硬膜缺损时,应注意保护裸露的蛛网膜,尽量避免撕裂蛛网膜而引起脑脊液漏。

6.对于一些再次手术者,术前充分准备、熟练的技术至关重要。先分离没有粘连的部分,在周围组织分离清楚后再逐步分离粘连组织。对粘连非常严重者,也可以首先沿椎管周围骨性结构分离,先切除部分骨性结构,因为在骨性结构和硬膜之间一般界限清楚,沿骨性结构逐渐分离瘢痕,将瘢痕两侧分离清楚,再处理瘢痕就较为容易。

总之,脊柱肿瘤手术时应该尽量避免因为手术操作导致医源性脑脊液漏,以防为主;对脑脊液漏的治疗,最好的办法是通过熟练的手术技巧采用手术缝合方法对硬膜损坏处进行修复。

作者
徐健;周范民;史玉泉
来源
临床神经外科学,第2版,978-7-117-09234-0
脊柱肿瘤学,第1版,978-7-117-20540-5
神经外科危重症诊断与治疗精要,第1版,978-7-117-14366-0
中华影像医学·头颈部卷(第3版),第3版,978-7-117-28718-0
下一篇: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