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非火器性颅脑开放伤
非火器性颅脑开放伤
概述

非火器性致伤物作用于头部时,造成颅脑各层结构破坏开放,使脑组织与外界相通称为开放性颅脑损伤,硬脑膜破裂与否是区分颅脑损伤为闭合性或开放性的分界;硬膜已破,不论其裂口大小,只要已和外界交通均属于开放性颅脑损伤。

病因学

1.锐器伤 常见的有刀、斧子、匕首、剪刀等致伤。特点为创缘整齐,伤口污染轻。

2.钝器伤 常见的有棍棒、砖、石、锤、斧背等致伤。特点为创缘不整齐,伤口污染重。颅骨常呈粉碎性骨折,脑组织损伤面积大。

3.碰撞伤 是由快速运动的头颅撞击在固定的物体上所致。如头部坠落在石头上或撞在铁桩上等。特点为局部脑损伤较重,颅内出血及感染几率较大。

流行病学

根据国内资料,开放性颅脑创伤的发病率远较闭合性颅脑创伤为低,约为16.8%~27%。重型颅脑创伤中,颅脑开放伤约占18.5%。

发病机制

致伤物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锐器,如刀、斧、钉、锥、针等;另一类为钝器,如铁棍、石块、树枝等。锐器前端尖锐锋利,容易切开或穿透头皮、颅骨和脑膜,进入脑组织。伤道较整齐光滑,损伤主要限于局部,对周围影响很小。钝器的致伤机制可因致伤物的种类而不同,如铁棍、树枝等穿入颅内,脑损伤情况类似锐器伤;而石块等击中头部造成的开放伤,其损伤机制则类似闭合性颅脑损伤中的加速伤。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了解失血、失液情况。

(2)腰椎穿刺:主要了解有无颅内感染,但要慎重。

2.神经影像学检查

(1)头颅X线平片:了解颅骨骨折的部位、程度类型、颅内金属异物或碎骨片嵌入的位置等情况。

(2)头颅CT扫描:对诊断颅内血肿、脑挫裂伤、蛛网膜下隙出血、脑中线移位、脑室大小形态和脑水肿等有价值,亦可显示颅内异物以及颅骨骨折。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并发症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原则

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治疗,与闭合性颅脑损伤有许多相似之处,如严密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通常,防治脑水肿或脑肿胀等,但也有其特点:

1.防治休克

闭合伤引起休克者少见,但开放性颅脑损伤因创伤部出血过多而造成的失血性休克比较常见。因此,迅速控制出血,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十分重要。

2.插入颅腔的致伤物的处理

对插入颅腔的致伤物,不可贸然撼动或拔出,以免引起突然的颅内大出血。应将病人送至有条件的单位,在对致伤物可能伤及颅内重要结构(血管等)有所预测并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才可在术中将致伤物小心取出。

3.保护突出的脑组织

有时由于创伤和骨折范围较大,破碎脑组织外溢或脑组织经伤口突出较多见。这对缓解急性颅内压增高有利,但同时增加了感染的机会。急救处理时应注意保护突出的脑组织。

4.清创手术

开放性颅脑损伤应争取在6~8小时内施行清创术,在无明显污染并应用抗生素的前提下,早期清创的时限可延长到72小时。术前应认真分析颅骨X线片和CT片,仔细检查伤口,充分了解骨折、碎骨片及异物分布、脑挫裂伤和颅内血肿等情况。清创由浅入深,逐层进行,彻底清除头发、碎骨片等异物,吸出血肿和破碎的脑组织,彻底止血。硬脑膜应严密缝合,如有困难,可取自体帽状腱膜或颞肌筋膜修补。最后缝合头皮。术后加强抗感染。

如开放伤累及侧脑室,术中应尽可能清除脑室中的血块、脑碎屑和异物等。累及静脉窦时,术前需准备2000~3000ml血液,以及必要时进行静脉窦修补的器材,才能进行清创。累及鼻旁窦时,清创术中应严密修复硬膜,并处理好损伤的鼻旁窦。

护理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患者教育

1. 有癫痫发作的患者,不能单独活动,应有专人陪同,注意安全。

2. 轻型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可做床上活动,待病情好转后可做床下活动,鼓励患者自理生活,劳逸结合。

3. 重型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协助家属鼓励患者保持乐观心态,积极参加康复训练,参加有意义的社会活动。

4. 有颅骨缺损的患者,注意保护颅骨缺损部位,减少出入公共场所次数,佩戴帽子给予保护。按时进行颅骨成形手术。

预后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作者
徐健;周范民;史玉泉
来源
临床诊疗指南.创伤学分册,第1版,978-7-117-08353-9
神经外科手术前评价和准备,第1版,978-7-117-10351-0
神经系统疾病护理指南,第1版,978-7-117-16898-4
神经病学(上、下册),第2版,978-7-117-17235-6
实用外科学(全2册)(上册),第4版,978-7-117-23988-2
颅脑创伤外科学,第1版,978-7-117-10706-8
外科学(上、下册),第1版,978-7-117-06897-3
上一篇:弥漫性轴突损伤 下一篇:火器性颅脑开放伤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