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头皮损伤
头皮损伤
概述

头皮损伤是原发性颅脑损伤中最常见的一种,它的范围可由轻微擦伤到整个头皮的撕脱伤。其意义在于头皮损伤有助于颅脑损伤的部位及轻重的判断。头皮损伤往往都合并有不同程度的颅骨及脑组织损伤,它可作为颅内感染的入侵门户及引起颅内的继发性病变,所以头皮损伤已越来越受到重视。

损伤类型和治疗原则

1.头皮擦伤

是表皮层的损伤。

2.头皮挫伤

损伤延及皮下脂肪层,可有头皮淤血及肿胀。

3.头皮裂伤

常因钝器打击头部造成。此类损伤往往都有不规则伤口,伴有挫伤。伤口内多有毛发、泥沙等异物嵌入。这类损伤往往合并颅骨骨折或脑损伤,故这种患者应做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和CT扫描,以明确是否有颅脑损伤。处理的原则为尽早行清创缝合术,常规应用抗生素和TAT。缝合时应将帽状腱膜同时缝合,以利止血。对于局部头皮缺损直径小于3~4cm的,可将帽状腱膜下层游离后缝合;或行S形、三叉形松解切口,以利缝合。头皮缺损过大的可行皮瓣转移或移植术修复。由于头皮抗感染能力强,一期缝合时限可适当延长至伤后48甚至72小时。

4.头皮血肿

头皮血肿通常位于皮下组织、帽状腱膜下或骨膜下,不同的部位和范围有助于损伤机制的分析,并可对颅脑损伤作初步的估计。①皮下血肿:血肿位于表皮层和帽状腱膜层之间,受皮下纤维纵隔的限制,血肿体积小,张力高,压痛明显;②帽状腱膜下血肿:头皮受到斜向暴力时,头皮产生滑动,造成此层的血管破裂,引起出血。由于无纤维间隔,故血肿弥散,可波及全头,张力低,疼痛轻;③骨膜下血肿:出血多来源于板障出血或骨膜剥离。范围限于骨缝,质地较硬。头皮血肿一般只需加压包扎,待其自行吸收。如血肿过大且长时间不吸收者,可在严格消毒下穿刺,抽取积血后加压包扎,可反复多次,但需严格无菌操作,以免继发感染。一旦感染,应立即切开引流,及应用抗生素治疗。

5.头皮撕脱伤

是头皮损伤中最严重的一种,几乎都是因为长发被卷入转动的机器中而致。大片甚至整个头皮自帽状腱膜下撕脱,有的连同额肌、颞肌或骨膜一并撕脱。创口可有大量出血,引起出血性休克;暴露的颅骨可因缺血引起感染或坏死。处理原则为纠正休克,并根据受伤时间的长短、撕脱头皮的面积和活力、裸露颅骨上有否骨膜、有无感染的存在等因素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如直接缝合、减张后缝合、转移皮瓣修复、血管重建头皮再植或颅骨外板钻孔,待肉芽组织形成后作二期皮瓣移植等。

头皮的解剖

头皮可分为6层:表皮层、真皮层、皮下脂肪层、帽状腱膜层、帽状腱膜下层及颅骨骨膜层。皮下脂肪层内有大量的纤维隔连接表皮和帽状腱膜,并含大量脂肪可缓和外力的冲击,但使头皮缺乏收缩能力。帽状腱膜层是头皮解剖的最重要结构,它是前部额肌和后部枕肌腱膜的延伸。在颞肌部位,帽状腱膜则延伸为颞肌筋膜浅层。帽状腱膜下层是疏松结缔组织,无间隔,当有外力作用时可使头皮在这层中滑动,造成头皮的损伤,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外力作用在颅骨上的强度。头皮血供丰富,它由对称的血管组成互相连接的血管网,所以头皮伤后的愈合及抗感染能力较强。但伤时出血凶猛,加之头皮收缩能力差,出血不易自行停止,儿童容易发生出血性休克,应注意。

作者
高亮;周范民;史玉泉
来源
实用外科学(全2册)(上册),第4版,978-7-117-23988-2
上一篇:颅脑损伤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