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四肢动脉损伤
四肢动脉损伤
病因学

四肢动脉损伤按照致病原因可分为穿通伤和钝击伤。前者包括枪弹伤、刀刺伤等,多为开放性损伤;后者包括撞击、交通意外、坠落伤等,钝击伤导致骨折或关节脱位时可合并血管损伤,如肱骨中上1/3骨折时合并肱动脉损伤,胫骨平台骨折时合并腘动脉损伤,多为闭合性损伤,也可以是开放性损伤。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1. X线检查发现骨折、关节脱位,特别是伤口局部出现高密度影,尤其要警惕动脉损伤的可能性。

2. B超作为一种无创的诊断方法,对于血管损伤的检查具有较高的易操作性和敏感性,文献报道其敏感性为95%,准确性达98%。

3.动脉造影可以明确血管损伤的部位、性质、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及远端动脉条件,具有无可替代的诊断价值,但因其属于有创性检查,可能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如造影剂肾毒性、存在一定的假阴性或假阳性,所以目前一致公认对于四肢动脉损伤建议选择性的进行动脉造影:如肢端动脉搏动正常、踝肱比(ABI)≥1.00,不需要进行动脉造影检查;如肢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ABI<1.00,则行动脉造影检查,临床研究表明选择性的动脉造影检查可诊断出超过95%的动脉损伤患者。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四肢动脉损伤的治疗原则,首先是要及时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挽救患者的生命;同时争取早期诊断,尽早重建血管,恢复肢体血运,以挽救肢体,避免致残。

1.手术适应证

在除外需要优先解决的胸腹腔重要脏器合并创伤、内出血的前提下,把握如下适应证:

(1)肢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休克纠正后仍未改善,双侧对比差异明显,辅助检查明确诊断。

(2)伤口内持续活动性出血,局部张力性血肿进行性增大,休克不能有效改善。

(3)伤口局部查体发现震颤、杂音。

(4)主干血管走行部位神经、肌腱损伤。

(5)血管造影明确提示主干血管闭塞、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形成。

2.术前处理

(1)四肢血管损伤伴有活动性出血时大多使用加压包扎可以有效止血,对于近端压力较高不能加压止血时,应立即使用止血带止血,但是如果止血带使用不当,可造成肢体不可逆的坏死、肾衰竭甚至死亡等,需要注意的是定期松解止血带恢复血供、动态观察肢体血运变化,如条件允许最好皮下注射肝素,避免远端肢体血管内血栓形成。

(2)对于当时无修复血管条件而需长途转运的患者,可先予以局部伤口彻底清创、直接结扎血管断端,包扎伤口,迅速转运至能够进行血管重建的上级医院,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止血、减少感染的机会、避免长时间使用止血带造成的并发症。

(3)对于开放性伤口,术前使用抗生素、破伤风针;对于活动性出血、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患者,迅速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路以监测中心静脉压力、补充血容量、输血治疗;保证呼吸道通畅;观察每小时尿量。

3.手术方式

(1)动脉侧壁修补术:适用于动脉穿刺伤或部分断裂伤。以无创动脉阻断钳阻断损伤部分的两端,肝素盐水反复冲洗管腔,去除凝血块,修剪动脉裂口,缝合时注意平行动脉横轴缝合,防止局部狭窄,如预计不能避免狭窄,可纵行扩大切口,加用自体静脉补片扩大成形的方法避免狭窄。

(2)血管对端吻合术:适用于动脉横断伤或修剪动脉边缘后两端距离不超过3mm者。跨关节的血管损伤吻合前需伸直关节,评估血管张力,吻合时弯曲关节,减少吻合张力。血管缝合时采用三点或两点固定缝合,避免血管扭曲、打折。

(3)血管移植术:动脉缺损过多或局部损伤严重难以分离,可采用血管转流重建血运,首选健侧大隐静脉,吻合时须将静脉倒置;如自体静脉条件不佳、局部污染不重、彻底清创后可使用人工血管。完成血管吻合术后,伤口内彻底止血,应用组织覆盖或注意肌皮瓣覆盖,避免血管外露以防止感染。当局部污染严重,软组织大量缺如时,可考虑行解剖外途径先行重建血运,待感染控制后再考虑恢复解剖途径。

(4)血管结扎术:血管结扎术后截肢率较高,因此,四肢主干血管损伤均应积极争取重建血管,恢复肢体血运,只有在如下情况下才考虑行血管结扎:组织损伤广泛、不能修复血管或即使修复后也不能保存肢体;病情危重、胸腹腔重要脏器损伤,不能耐受血管重建者;通过掌弓或足弓可以代偿者,如胫前动脉、胫后动脉或桡动脉、尺动脉之一损伤、难以修复时。

(5)腔内治疗:随着腔内技术的不断发展,腔内治疗四肢动脉损伤已得到更加广泛地应用,覆膜支架及动脉弹簧栓治疗主干血管穿刺伤、部分断裂伤、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具有微创、易操作、并发症少、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明显减少的特点。

4.术中注意事项

(1)血管重建时关键的第一步在于控制近段血运,通过游离解剖并控制近段正常动脉,准备无损伤阻断钳以控制血流;如近段不易控制如股总动脉、腋动脉,可考虑先行介入预置球囊阻断;如局部粘连严重不易分离,可考虑球囊直接阻断破口。

(2)四肢血管伤约有1/3合并骨折,骨折端可摩擦、压迫、刺伤血管,引起血管断裂、内膜损伤、血栓形成或栓塞、痉挛。在修复血管的同时,彻底清创后先用内固定方法固定骨折,再进行血管重建;腘动脉损伤合并闭合性骨折时,在探查时一期给予复位,不可盲目对骨折进行闭合复位石膏固定,以免加重血管损伤。

(3)应用Fogarty导管取栓时,注意球囊大小不应超过相应动脉内径过多,避免内膜撕脱、翻转,同时应注意向远、近心端动脉尽可能取净血栓。

(4)骨筋膜切开减压是处理四肢动脉损伤的重要辅助治疗措施。当血运重建后,肢体再灌注损伤可表现为肌肉水肿,小腿和前臂深筋膜压力增高以至于压迫动脉造成远端循环障碍,及时切开减压可有效挽救肢体和生命。

5.术后注意事项

(1)动态观察肢体血运变化,注意鉴别动脉痉挛和动脉血栓形成。如解除痉挛因素,解痉处理后仍不改善,应积极除外动脉急性血栓形成并及时处理。

(2)观察肢体有无再灌注损伤,必要时切开减压。

(3)观察肾功能变化,观察每小时尿量,避免肾衰竭。

(4)维持循环稳定,纠正高钾血症、酸中毒等。

(5)抗凝、抗血小板治疗。

作者
范隆华;王玉琦
来源
北京协和医院医疗诊疗常规——血管外科诊疗常规,第1版,978-7-117-15504-5
上一篇:血管损伤 下一篇:颈动脉损伤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