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胆囊良性肿瘤
胆囊良性肿瘤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benign tumor gallbladder

类型

胆囊良性肿瘤分为真性肿瘤及假性肿瘤两大类。真性肿瘤有腺瘤、胆囊腺肌瘤和中胚层来源的血管瘤、淋巴管瘤、脂肪瘤、平滑肌瘤、纤维瘤等。假性肿瘤中有息肉(胆固醇性、炎症性、增生性)、异位组织等。

(一)胆囊腺瘤(adenoma of the gallbladder)

腺瘤是胆囊肿瘤中最常见者,为黏膜上皮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多为单发,有蒂者占4/5以上,呈褐色、红色或红棕色的平滑圆形(非乳头状腺瘤)或绒毛状(乳头状腺瘤)。肿瘤有可能自行脱落而飘浮在胆囊腔内,可伴有胆囊结石胆囊炎。腺瘤的发生与胆囊黏膜上皮慢性炎症致上皮细胞异型增生有关。腺瘤有明显的恶变倾向,恶变率为25%~30%,腺瘤大小与恶变有一定相关性,直径>10mm多为恶性,是一种重要的癌前病变。

(二)胆囊腺肌瘤(adenomyoma of the gallbladder)

由黏膜上皮增生和平滑肌增生形成,分为弥漫型、节段型和基底型,常并发胆石症,有20%的恶变率,也是重要的胆囊癌前病变。

(三)胆固醇性息肉

占胆囊息肉样病变的60%,为胆固醇沉着经巨噬细胞吞噬后形成泡沫细胞的堆积,刺激上皮增生形成。属非肿瘤病变,不会癌变。

(四)炎性息肉

为慢性炎症所致肉芽肿,由毛细血管、慢性炎症细胞和纤维细胞组成,不会癌变。

(五)增生性息肉

是一种非炎症性又非肿瘤性的增生性病变,由丰富结缔组织和少量平滑肌束组成。

病理学

胆囊腺瘤有恶变倾向,是胆囊癌的癌前病变,常称其为胆囊癌相关性病变。腺瘤多为单发,组织学上可分为乳头状腺瘤、管状腺瘤和管状乳头状腺瘤。其中乳头状腺瘤较常见,直径多数小于1cm瘤体以蒂与胆囊壁相连或呈广基性隆起,呈绒毛状或桑葚状。光镜下见上皮呈乳头状,表面为单层柱状上皮,少数呈假复层状,具有结缔组织的中心柱,与周围正常的胆囊黏膜上皮移行较好。管状腺瘤少见,肉眼观察其黏膜呈局部圆顶样隆起,光镜下见肿瘤由许多紧密排列的腺体和腺管组成,内衬以高柱状或立方形上皮细胞,排列整齐。管状乳头状腺瘤则具有上述两型腺瘤的组织形态。非肿瘤性息肉则大多数为多发,绝大部分直径小于1cm。胆囊腺瘤经过腺瘤性增生到腺瘤细胞中、重度异型增生,最终恶变为癌,癌变率为6%~36%。

胆囊腺肌瘤又称胆囊腺肌增生症,是以胆囊黏膜和肌纤维肥厚、罗-阿窦(R-A sinuses)数目增多、窦腔扩大并穿入肌层为特征的一种增生性疾病。病变通常位于胆囊底部,形成结节,癌变率约为3%~10%。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胆囊内长期高压有关。病变区R-A窦扩大、增多并形成假憩室,可深达黏膜下层和肌层,窦隙内衬以柱状上皮,呈腺样结构,周围为增厚的平滑肌纤维所包绕。扩大、增多的R-A窦形成假憩室,内含黏液或胆砂、胆石,有管道与胆囊相连,故亦有胆囊憩室之称。病变分为弥漫型、节段型和局限型,以局限型最为常见。

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s of the gallbladder,PLG)又称隆起性病变,是影像诊断学对所发现的突入胆囊腔内的隆起性病变的统称。它包括了多种胆囊良性或早期恶性的病变,如胆囊良性肿瘤、假性肿瘤和早期胆囊癌等,其中一部分并非真正的胆囊肿瘤。随着B超和CT等影像诊断技术的应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检出率明显增多,国内大宗流行病学报道在常规体检人群中PLG的检出率为6.9%,有报告可高达9.5%,其中胆固醇性息肉最多见,约占50%~87%。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胆囊良性肿瘤的治疗我们首先要掌握手术指征,其次术中要正确处理。

胆囊腺瘤已被公认为是胆囊癌的癌前病变,而且往往合并有胆囊结石,由于结石的长期、慢性反复机械性刺激,可使胆囊黏膜发生炎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到原位癌的演变,应积极手术治疗以防发生癌变。胆囊良性肿瘤胆囊切除的指征包括:①病变直径>10mm单发病变者;②合并胆囊结石、急慢性胆囊炎者;③病变虽小但位于胆囊颈部、影响胆囊功能、常有胆绞痛发作者;④B超检查发现胆囊壁呈不规则隆起者;⑤短期内病变增大、生长较快、病变基底变宽者;⑥多发息肉反复合并胆管炎、急慢性胰腺炎者;⑦年龄>50岁,广基而单发的病变,即使无症状也应行胆囊切除术者。

术中要正确处理,凡因胆囊息肉样病变而施行手术者,胆囊切除后应立即剖开检查,如病变像肿瘤者,均应送冷冻切片检查,不但要确定有无癌变,还要确定癌变的部位以及肿瘤浸润深度。对于癌组织已突破黏膜基底膜或已有周围淋巴结肿大者,应按胆囊癌根治性切除原则处理。对单发、直径15mm以上或术前疑有恶变者,施行胆囊切除术时,应将胆囊和胆囊床上的纤维脂肪组织一并切除并送病理检查。术中还应细心操作遵循无瘤原则,避免胆囊破损胆汁外溢而增加癌肿播散的机会。

无需手术治疗的胆囊良性肿瘤患者应该定期随访,建议间隔3~6个月复查。综上所述对于有高危因素的胆囊良性肿瘤患者要进行排查,以免漏诊,掌握手术指征,及时手术治疗,莫错失手术良机。

预后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作者
刘厚宝;童赛雄
来源
胃肠病学,第1版,978-7-117-21093-5,2015.10
肿瘤外科学,第1版,978-7-117-08221-6
实用内科学,第16版,978-7-117-32482-3,2022.06
实用外科学第4版(全2册),第4版,978-7-117-23988-2,2017.07
上一篇:胆道中华分支睾吸虫病 下一篇:胆囊癌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