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石在胆囊内形成后,可刺激胆囊黏膜,不仅可引起胆囊的慢性炎症,而且当结石嵌顿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后,还可以引起继发感染,导致胆囊的急性炎症。由于结石对胆囊黏膜的慢性刺激,还可能导致胆囊癌的发生,有报道此种胆囊癌的发生率可达1%~2%。
1.胆囊切除术
胆囊切除术是治疗症状性胆囊结石最确切的方法,治疗效果肯定。胆囊切除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具有住院时间短、痛苦小、康复快和瘢痕小等优点。随着腔镜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广泛应用,对于急诊、萎缩胆囊和肝硬化胆石症也逐步开展LC,我们建议术前行MRCP,了解胆囊三角结构和胆道结构变异,尽量减少胆管损伤等并发症。
急性胆囊炎手术时机的选择,我们建议急性发作三天内可以行LC术,一项RCT研究证实炎症早期LC手术并发症和中转开腹率并不增加,但是发作7~45天后行LC的并发症是早期LC的2到3倍,因而不建议在此期间内进行手术。如果急性胆囊炎保守治疗成功,建议炎症消退后6周再行胆囊切除。
胆囊结石有同时存在继发性胆管结石的可能,因此有下列指征时应在术中探查胆总管。探查指征包括:①胆总管已发现结石;②术前有胆管炎和黄疸,胆源性胰腺炎表现;③术中胆管造影显示有胆管结石;④胆囊内为细小结石,伴有胆总管扩张直径超过12mm。
2.胆囊引流术
对于夹杂症很多、条件困难的需急症手术老年患者,胆囊引流术是首选的急诊救急处理措施,最简便是经皮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BD),具有方便、不需全麻和可在床旁实施等优点。等待两个月后胆囊炎症消退,患者身体条件恢复良好,其他基础疾病控制良好以后可择期行LC。
3.药物溶石、排石胆酸类药物
如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是国内外公认的溶解胆固醇结石的药物,目前溶石药物治疗目的是预防胆道结石复发,对已经形成结石的溶石效果很差。口服药物溶石或T管灌注溶石如甲基叔丁醚等对中国人的胆石溶石疗效极差,基本摒弃不用。
中国传统草药、针灸等亦具有利胆排石的功效,但是排石过程可造成急性胆管炎、胰腺炎等并发症,而且疗效不确定,我们不积极推荐。
4.体外震波碎石(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 ESWL)
体外震波碎石曾作为非手术治疗的典范在临床应用,但结石复发率高,目前临床已经不建议使用。Cesmeli对经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后结石已消失的322例平均随访35个月,结石复发率为49.9%。Porticasa报道5年复发率达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