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肛管直肠结肠狭窄
肛管直肠结肠狭窄
作者
陈宗祐
概述

肛管直肠和结肠狭窄可分先天性畸形和后天性炎症、外伤、肿瘤和手术创伤等所引起。后天性以肿瘤性狭窄为多见。在良性结肠狭窄中,多数是手术创伤以及溃疡性结肠炎、肉芽肿性结肠炎、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等的并发症,在有关章节中介绍。本文对肛管直肠狭窄作一综合性重点介绍。

病因学

先天性畸形和炎症是常见的病因,如肛周和直肠周围脓肿、广泛的肛管直肠瘘、肉芽肿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结核、血吸虫病肉芽肿、性病性淋巴肉芽肿、放线菌病等,均可引起肛管直肠狭窄。损伤也是最常见的病因,特别是手术创伤。其他的病因有会阴意外伤、分娩伤、烧伤、具有腐蚀药物和栓剂的损伤、放射治疗和肿瘤。另外,内括约肌、耻骨直肠肌和盆底肌群痉挛可引起功能性肛管直肠狭窄,又称假性狭窄。若耻骨直肠肌肥厚则可致真性狭窄。

症状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1.药物治疗

包括用高锰酸钾温水坐浴或灌肠、外用栓剂、灌肠等使大便通畅,有浅裂隙或溃疡时用10%硝酸银涂擦或外敷药膏等。

2.扩张法

对手术后或损伤后轻度狭窄,多可用扩张法治疗,用手指或扩张器进行扩张,每日1次或每周1~2次,渐渐加大扩张器直径,并延长扩张间隔时间,对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引起的环状直肠狭窄亦适用。

3.手术疗法

对严重狭窄以及时间较久且有坚硬瘢痕的狭窄,扩张法有时亦可暂时见效,但易复发。手术方法按病变情况、狭窄程度或狭窄部位不同而异。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挂线术

适用于肛管及低位直肠之中轻度环形或半环形狭窄者。置截石位,麻醉后消毒,用止血钳从狭窄环下端插入,穿过基底从狭窄环上端穿出,将一根橡皮筋经此拖出,抽紧后用丝线结扎。术后每日坐浴,并适当牵拉橡皮筋。待橡皮筋脱落后再每日定时扩肛一个时期至痊愈。

(2)纵切横缝术

适用于肛管及直肠下端环形狭窄者。置截石位,麻醉后消毒,在双叶肛门镜暴露下,于肛管直肠后正中作一纵向切口,切口上至狭窄环的上端,深度以切断纤维瘢痕组织而不切透肠壁为度。如瘢痕较厚,可作“∧”形切口,切除一部分瘢痕组织,使肠腔扩大。然后用4号丝线将切口行上下横形缝合。

(3)矩形皮瓣推进法

适用于肛门肛管狭窄者。置截石位,麻醉后消毒。先于肛管后正中纵行切断狭窄环,然后在肛门后方作成一基底向尾骨尖的矩形或“∩”形皮瓣。注意勿使皮瓣蒂部太窄而影响尖端的血供。然后用肠线或细丝线将皮瓣与上方直肠黏膜缝合。需注意不能有张力。

(4)侧方Y-V皮瓣推进法

适用于仅肛管狭窄者。置截石位或俯卧位,消毒麻醉。有肛门一侧皮肤勾画出Y形皮瓣的轮廓,Y形之尖端应越过瘢痕狭窄段。沿Y标记切开深达皮下,掀起皮瓣。于上方切开狭窄段,需切断瘢痕组织。然后将皮瓣向上推进,用1号丝线与切口尖端缝合,缝合后成V形。注意皮瓣基底宽度应大于其长径,并应含少量皮下脂肪组织,以免皮瓣远端缺血坏死。如一侧手术尚不能完全松解肛管,可再于对侧如法手术(图1)。

图1 侧方Y-V推进法

(5)Z形皮瓣转移肛门成形术

适用于肛管环状狭窄瘢痕较轻者。有肛门一侧皮肤与瘢痕交界处切开约1cm,再由切口两端向相反方向各切开约1cm。此两切口与原第一切口的夹角应为60°~75°,切开皮下及黏膜下层,并分别游离皮瓣及黏膜瓣,然后将此皮瓣与黏膜瓣互换位置,用细肠线或丝线缝合。如一侧手术尚不能完全松解肛管,还可下对侧如法手术。

(6)S形皮瓣肛管成形术

Ferguson用此法治疗痔环切术后畸形及肛管狭窄,特别适用于范围较大的肛管全周狭窄。沿黏膜与皮肤连线环形切口,将黏膜和瘢痕组织由下方括约肌分离,向上到齿线上方,显露内括约肌,并将黏膜切断,切除瘢痕组织。再以肛管为中心作S形切口,在肛门两侧做成两个皮瓣,皮瓣应在肛门两侧相对部位,其底宽应与其高度相等或稍高。皮瓣厚薄一致,并带有少量脂肪。然后将一侧皮瓣的顶部牵向肛管前方,一侧牵向后方,与直肠黏膜边缘缝合。两侧皮瓣移植后,皮瓣边缘在肛管前后中线上自行对合,并缝合数针,使全部肛管由皮瓣遮盖。取皮伤口可以完全缝合或一部分开放(图2)。

图2 S形皮瓣肛管成形术

(7)V-Y皮瓣肛管成形术

适用于肛管狭窄宽度在2cm以上的管形狭窄。于肛管前后中线纵行切开瘢痕,上至正常直肠黏膜,下至肛门皮肤,再沿切口向两侧环形彻底切除瘢痕组织。扩肛,以容2指为度,使肛门完全舒张。提住切口上缘直肠黏膜,沿黏膜环形向上游离1~2cm便于拉下缝合。彻底止血。在肛门两侧各作2~3个联合“V”形皮肤切口,直达皮下,尖端向外,皮瓣宽度分别为3cm和5cm,潜行游离皮瓣四周约0.5cm,皮瓣中心应与皮下相连,以保证血运良好。将皮瓣内缘与游离的直肠黏膜用2-0肠线间断缝合,再用1号线将皮肤切口行V-Y间断缝合。如此,则肛周皮肤可向内推移2~3cm,形成新的肛管。

(8)肛管后方三角形皮瓣移植术

适用于先天性肛门前移狭窄者。以肛管后中线的齿线处为顶点,至两侧坐骨结节方向取一长约1~2cm的等腰三角形,其底边约为边长的2/3。取两边切开皮肤及皮下,整个皮瓣向上翻转到肛门内,形成一个三角形带蒂皮瓣。再于顶点处向上切开黏膜1~1.5cm,钝性分离结缔组织及肛管括约肌,使肛门达1.5~2cm直径,形成一个三角形创面。最后用细丝线将三角形皮瓣与三角形创面重叠缝合。

(9)经尾骶直肠狭窄纵切横缝术

适用于中上段直肠狭窄者。置俯卧位,距肛门2.5cm至尾骨作一纵向切口,切除尾骨和部分骶骨,切开直肠后部组织,暴露直肠,游离直肠两侧。将一金属扩张器由肛门伸入直肠,通过狭窄部。在狭窄部作一纵向切口,切口上下抵健康肠壁。取出扩张器,将一裹以凡士林纱布的橡皮管由肛门插入至狭窄上方,然后将切口由两边向两侧牵拉使成一横行切口,用1号丝线间断缝合肠壁,加强缝合浆肌层。然后逐层缝合骨膜、皮下、皮肤。

(10)经腹直肠狭窄切除术

直肠上段狭窄或中下段狭窄经以上治疗无效者,可采用经腹直肠狭窄段切除术。手术注意以切除狭窄带为目的,尽量减少正常肠壁的切除。如伴有严重性肠梗阻、内瘘、肛周感染等并发症时,宜先作结肠造口,二期手术再行关闭造口、狭窄切除术。病变范围较大的严重狭窄,也可参照直肠癌经腹骶切除术,切除狭窄段后行骶路吻合,或采用Dixon手术和改良Bacon手术。至于直肠广泛性病变,或肛门直肠周围严重感染,括约肌功能丧失的患者,宜首选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术。

来源
实用外科学(全2册),第4版,978-7-117-23988-2
下一篇:直肠后(骶前)肿瘤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