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内脏器自其原来的位置,经过腹腔内一个正常或异常的孔道或裂隙脱位到一个异常的腔隙者称为腹内疝。按有无疝囊分为真疝和假疝两种。
1.先天性因素
胚胎发育过程中,中肠会发生旋转,如果旋转方向或角度出现偏差可使小肠系膜、回盲部不能固定于后腹膜的正确位置,造成十二指肠旁疝或结肠系膜疝。发育过程中留下的某些隐窝或孔道过宽过深也可形成腹内疝,如Winslow孔疝、膀胱上疝。肠系膜发育不全留有缺损或孔隙可发生小肠系膜疝。
(1)膈疝和食管裂孔疝:
胃或横结肠等腹内脏器,通过横膈的先天性缺损突入胸腔者称为膈疝。除胃肠道梗阻外,这类膈疝常并有心肺等胸内脏器的受压症状。食管裂孔疝是一种较常见的膈疝。
(2)十二指肠旁疝:
是最常见的先天性腹内疝(图1)。以左侧多见,约占该型腹内疝的75%,肠管或网膜组织疝入十二指肠升部的左侧隐窝(Landzert隐窝);右侧十二指肠旁疝为疝内容物进入十二指肠水平部和十二指肠空肠曲下方的隐窝(Waldeyer隐窝)。

图1 十二指肠旁疝
(1)疝的入口 1.结肠中动脉 2.十二指肠 3.肠系膜上动、静脉 4.肠系膜下静脉 5.左结肠动脉 ①十二指肠升部左侧的Landzert隐窝 ②十二指肠水平部下方的Waldeyer隐窝;(2)右十二指肠旁疝从Waldeyer隐窝处疝入
(3)盲肠旁疝:
盲肠周围有数个隐窝,包括升结肠内侧末端回肠上方的回结肠隐窝,回盲部下方的回盲肠隐窝和盲肠下后方的盲肠隐窝。疝内容物可从上述隐窝疝入,疝囊位于盲肠及回盲部的间隙。
(4)结肠系膜疝:
横结肠系膜及乙状结肠系膜疝较少见,疝环为横结肠系膜或乙状结肠系膜根部与后腹膜之间的隐窝。
(5)其他内疝:
Winslow孔疝少见,腹腔内容物经Winslow孔疝入小网膜囊。另外还有较罕见的膀胱上疝和盆腔疝,后者包括阔韧带疝、直肠旁疝和Douglas窝疝。
2.获得性因素
腹部手术、腹腔内感染、腹部外伤均可导致腹腔内容物与腹壁间、腹腔内容物之间形成粘连或粘连束带,肠管经这些粘连造成的非正常间隙疝入成为腹内疝。
一旦确诊为腹内疝一般均须手术治疗。先天性腹内疝的疝环缘多有重要血管或器官,在将疝内容物复位时不可强行扩张或任意剪切疝环以免误伤重要管道。这就要求术者熟悉各种先天性腹内疝的解剖毗邻关系,术中作出相应处理,如十二指肠旁疝只能在疝环下方剪开;Winslow孔疝可作Kocher切口充分游离十二指肠以扩大疝环、回纳疝内容物;获得性腹内疝手术时应找到形成疝环的粘连部位或粘连索带,予以分离松解。无论先天性或获得性腹内疝在解除嵌顿后还应检查疝内容物的血供情况,如有肠绞窄应行坏死肠段切除再行肠吻合。在疝内容物复位后应缝闭造成腹内疝的孔隙,以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