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postvagotomy diarrhea
所有的胃手术均可以引起腹泻,但以迷走神经切断术后腹泻的发生率为高,称迷走神经切断术后腹泻(postvagotomy diarrhea)。国外报道在迷走神经干切断术后腹泻发生率可达25%,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selective vagotomy)后发生率为3%,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后发生率<1%。典型表现为发作性的水样泻,多为夜间或突然发作,一般持续数天后可自行缓解。缓解期可维持数月,之后再次发作。发作与饮食没有明显关联。绝大多数患者症状在6个月~1年后可以逐渐缓解。仅有1%~2%的患者症状持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迷走神经切断术后腹泻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可能与下列原因有关:①术后上消化道的酸性减弱,导致大肠埃希菌和其他肠道细菌的定位和繁殖;②胃的容受性舒张功能受损和排空加快,影响了气体、液体和食糜向小肠转运;③影响了胆汁向十二指肠的转运。研究发现迷走神经切断术后腹泻的患者粪便中胆汁酸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腹泻患者;并且口服考来酰胺(cholestyramine)后大便的频率和量有显著减少。另外,食糜在肠道内转运的改变也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因此,术前无症状的亚临床性乳糖酶缺乏患者可以在手术后表现为腹泻。
内科治疗主要是减少乳糖的摄入和增加食物中纤维含量。必要时可加用止泻药物,如复方苯乙哌啶(diphenoxylate)、阿托品(atropine)、洛哌丁胺(loperamide)和考来酰胺。由于生长抑素(somatostatin)可抑制胰腺外分泌而导致吸收不良,因此不主张应用生长抑素。少数顽固性腹泻的患者需手术治疗,方法是在距Treitz韧带(或BillrothⅡ术后胃空肠吻合口)100cm处取一段空肠约10cm,反向吻合以获得逆蠕动肠袢,从而延长小肠转运时间。对于不适合上述手术的患者,也可以采用以下步骤:距回盲瓣20~30cm处取10cm左右的末段空肠,断端行端端吻合。所取肠管沿系膜对侧打开,反转缝合在上一吻合口近端肠管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