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是指直立位时胃大弯抵达盆腔而小弯弧线的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所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胃下垂可分为先天性或后天性。先天性胃下垂常伴有肝、肾、脾、横结肠下垂,是内脏全部下垂的一个组成部分。后天性胃下垂多与慢性消耗性病变并存。
胃下垂是一种功能性疾病,由于胃平滑肌或胃的固定韧带松弛所致。胃的两端即贲门和幽门相对固定,胃大、小弯侧的胃结肠韧带、胃脾韧带、肝胃韧带对胃体也起一定的固定作用。正常胃体可在一定的范围内向上下、左右或前后方向移动,如膈肌悬吊力不足,支持腹内脏器的韧带松弛,腹内压降低,则胃的移动度增大而发生下垂。
胃壁具有张力和蠕动两种运动性能,按照胃壁的张力情况可将其分为四个类型,即高张力、正常张力、低张力和无张力型(图1),低张力和无张力型胃极易发生下垂。如长期劳累,用脑过度致大脑皮层及皮层下中枢功能失调,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致使胃壁张力减弱,则易发生胃下垂。

图1 胃的不同张力类型
(1)高张力型(牛角形);(2)正常张力型(J形);(3)低张力型(鱼钩形);(4)无张力型(鱼钩形)
胃下垂常见于瘦长体型的女性、经产妇、多次腹部手术而伴腹肌张力消失者,尤多见于消耗性疾病和进行性消瘦者。
胃下垂主要采用内科对症治疗。少吃多餐,食后平卧片刻,保证每日摄入足够的热量和营养品。加强腹部肌肉的锻炼,以增强腹肌张力。也可试用中医中药治疗。症状明显者,可放置胃托。胃固定术的效果不佳,如折叠缝合以缩短胃的小网膜,或将肝圆韧带穿过胃肌层而悬吊固定在前腹壁上,现多已废弃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