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remnant gastric cancer
中文别名 :胃手术后胃癌
残胃癌(remnant gastric cancer)亦称胃手术后胃癌。因其既可发生于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残胃,亦可发生于单纯胃肠吻合、穿孔修补或迷走神经切断术后的全胃内。不过通常是指因各种良性病变行胃部分切除术后的残胃内的原发癌。若因恶性病变而做手术者则一般指手术后20年以上发生的胃癌。残胃癌发生率一般认为在1%~5%之间,男性多见,平均年龄为65岁。
从胃手术至残胃癌发生的间隔时间文献报道不一,平均为13~19年,最长间隔为40年。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术后残胃癌的发生率大致相仿。毕氏Ⅱ式和单纯胃空肠吻合术者比毕氏Ⅰ式者更易发生残胃癌。残胃癌的好发部位是吻合口,但亦可发生于整个残胃。
胃大部切除或迷走神经切断后,胃呈低酸或无酸状态,加以胃泌素分泌下降使保护性黏液减少,胃黏膜逐步萎缩。而胃手术后的胆汁、胰液和肠液的反流更损害胃黏膜,形成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乃是残胃癌发生的重要原因。
胃手术后胃酸减少,有利于细菌在胃内的生长繁殖,细菌毒素及胆汁被细菌分解的代谢产物,可有促癌作用。而含硝酸盐还原酶的细菌更能促进致癌物亚硝胺的形成。胃手术后的瘢痕、甚至不吸收缝线的刺激,亦可能是残胃癌发生的因素之一。
总之,胃手术改变了胃的正常解剖和生理功能,使胃更多地暴露于致癌、促癌物的作用之下,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残胃癌即可发生。
残胃癌一经确诊应行手术治疗。如肿瘤可以切除一般采取全胃切除术,手术应遵循肿瘤根治原则,须行区域淋巴结清扫;消化道重建,以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最为多见。由于多数残胃癌病例发现较晚,真正能够根治性切除者并不多,因此其预后较差。近年来,随着胃大部切除随诊普查工作的开展,残胃癌的手术疗效有所提高。手术方式见图1。




图1 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几种吻合方式
1.残胃癌的预防首先应放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如有指征行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可避免该并发症。
2.其次要及时处理碱性反流性胃炎、胃黏膜萎缩、肠化等病理状态。
3.另外为了提高残胃癌的早期诊断率,应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定期随诊,定期查大便潜血、钡餐或胃镜检查,争取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从而提高其手术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