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胃大部切除术后骨病
胃大部切除术后骨病
概述

胃大部切除术后骨病系由于骨质代谢异常而引起的骨质软化、骨质疏松及病理性骨折等,是一种晚期的并发症,多在术后5~10年发生。如不长期进行随访,多难发现。由于过去对此并发症认识不足,加以无症状的骨质软化患者较多 (占15%~22%),因而被认为发病率较低,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病因学

(1)钙主要在十二指肠内吸收,毕Ⅱ式术后,食物不经过十二指肠,钙吸收减少.

(2)由于脂肪吸收障碍,过多的脂肪酸和钙盐结合,形成不溶性钙皂。

(3)脂溶性维生素缺乏。一般发生在术后5~10年,女性多见。表现为骨痛、下肢无力且易发生骨折。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血钙、磷下降。骨病发生的原因是毕Ⅱ式吻合术后,食物不再通过十二指肠,钙吸收减少;脂肪吸收障碍使肠道内的大量脂肪酸与钙盐结合,影响钙吸收;此外,脂肪吸收不良也影响脂溶性维生素D的吸收。

辅助检查

X线检查可见骨质疏松

治疗

治疗比较简单,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晚期患有营养不良的患者,应想到此病的可能。应间断或持续的给予钙及维生素D加以预防。如有严重腹泻患者,需口服钙及维生素D,一般治疗3~6个月即可。

作者
牛伟新
来源
实用外科学(全2册)(上册),第4版,978-7-117-23988-2
腹部外科实践,第1版,978-7-117-24616-3
上一篇:胃大部切除术后脂肪泻 下一篇: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