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雨强
病因学
大约30%的肠系膜梗死患者,经仔细检查没有发现明显的动脉或静脉闭塞。有研究者发现这是低循环血量基础上肠坏疽最主要的原因,其引起的广泛的肠梗死是致命的,可能与持续的心输出量减少和低氧状态有关,常见于脓毒症、充血性心衰、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和严重的失血等,是上述疾病的终末期表现之一。病理基础为内脏血管持久的代偿性收缩,导致通过小动脉的血流减慢、红细胞凝聚和血液淤滞,结果发生肠缺氧和梗死。休克患者使用缩血管药物可延长血管收缩状态而加速肠梗死的发生。
病理学
基本病理改变为出血性坏死。黏膜有溃疡和水肿,黏膜下血管明显扩张,并充塞有红细胞,肠道全长分布有节段性青紫斑。本病晚期则出现明显坏疽并导致穿孔。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最初治疗是纠正产生低体循环的基本病变,同时改善肠系膜动脉的血流。可通过直接注射扩血管药物进入肠系膜上动脉,或持续性硬膜外阻滞缓解血管痉挛,改善血流。通过连续肠系膜血管造影可评估治疗效果。尽早大剂量给予抗生素。
经肠系膜上动脉扩血管治疗和一般处理后,腹部体征和症状仍持续存在或再发者,尤其出现腹膜炎体征者,应急诊行手术剖腹探查。
术后护理
术后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护,必要时留ICU。卧床休息,支持重要脏器的功能,禁食,胃肠减压,止酸,胃肠外营养,抗休克,抗感染,监测凝血功能,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较多小肠切除的患者可能发生数周的腹泻,数月后可望缓解。全小肠切除者需要胃肠外营养维持终身。
来源
实用外科学(全2册),第4版,978-7-117-23988-2